前言
如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科学、技术、经济、产业、军事乃至人类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计算机和通信两个专业的知识,已经发展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这不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公共课程。编者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颇具代表性的教材,广泛查阅了有关文献,选取与当今广泛使用的互联网紧密相关的技术,编写了本书。本书第一部分旨在向读者展现网络究竟是什么,适合只了解计算机科学或通信技术基本内容的初学者阅读;第二部分旨在揭示互联网的本质,以及如何使其工作得更好,适合有相关需求的研究人员阅读。为突出日益普遍使用的无线网络,单独将这一部分内容列为第三部分,集中展示有关内容。最后,编者对计算机网络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整理,选取关键方向上的典型材料编写了第四部分,力图介绍计算机网络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和应用发展趋势。在编写过程中,对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和原理的陈述力图准确,符合标准或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本书的四大部分为:“经典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服务质量与管理”、“无线网与移动IP”和“新型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部分按照ISO层次的结构,系统地介绍了网络中所采用的成熟和基础技术,使读者对现有的网络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第二部分关注如何提高现有网络性能。按照分层的思路,系统地阐述了交换技术、负载均衡技术,从网络整体的角度介绍了网络服务质量策略和网络管理方法,作为相对深入的内容,可使读者对网络的本质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对现有互联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第三部分成体系地介绍了无线网络技术,可使读者对无线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力图引发读者对相关应用的思考。第四部分介绍了目前计算机网络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P2P技术和网格技术。这部分内容的阐述使本书的结构更加完整,涵盖了当前计算机网络研究领域的所有关键问题,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使读者认识网络,并理解未来网络应用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从最基本原理入手学习网络技术的原则,理解了基本概念,对任何新出现的技术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另外在每章最后都精心配置了一定数量的习题。
本书的第一部分可以作为本科教学的基础内容;第二部分是本科生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第三、第四部分内容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作为本科生教学内容。在本科教学中,建议将本书第一部分作为必修内容;将第4章中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交换技术,第5章中的网络性能评价方法作为学习重点;将第7章和第8章作为学习无线网络的重点,适当补充移动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P2P和网格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时,对于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从第二部分开始学习。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还要从第一部分开始讲授。第四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学。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资料。本书第1、2章由刘玉军编写,第4、11章由程伟编写,第8、9、12章由高蕾编写,第5、7、10章由魏峰编写,第6、13章由卓莹编写,第3章由蔡红柳编写。全书由刘玉军、程伟统稿。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张陆勇博士、李东副教授、何彬副教授、李晓燕讲师等。徐万里教授审阅了全书。参加本书校对、排版工作的有:孔洲、刘晓兵、周强、吴朝波、王剑川、郭兰凤、杨彬、洪涛、李晓东等。
由于学识有限,经验不足,时间仓促,对有些编写意图的体现还不够深,尽管在本书出版前对全部内容进行了仔细校对,但其中肯定有不少的错误和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