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书是为了适应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以及金融、投资等行业的实践工作而写作出版的。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国际投资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和联系的主要内容,对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末及21世纪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国际投资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加快。中国自2001年成功加入WTO后,明显加大了对外商投资的开放力度,放宽了外商投资的股本限制,服务贸易领域也进一步开放。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及我国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使得外商对华投资信心倍增。在全球FDI自2001年开始持续低迷,连续三年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却迭创新高,在2002和2003年连续两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吸收FDI的第一大国。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额更是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在中国国际投资不断发展的今天,既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去分析这一热点主题,正是本书的写作初衷。
本书的主要结构安排如下:
本书共分四篇十二章。
在第一篇理论篇(第一至三章)中,第一章主要介绍国际投资的定义与特点、产生与发展以及各种经济效应,旨在阐释“What——什么是国际投资”这一主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包括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国际间接投资理论在内的各种理论渊源,旨在揭示“Why——为什么进行国际投资”的主题;第三章在解释国际投资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推介了各种评估国际投资环境优劣的方法,旨在说明“Where——到什么地方投资”的主题。
在第二篇方式篇(第四至八章)中,主要围绕“How——以什么方式进行国际投资”的主题,分别介绍了三种国际投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第四至六章)、国际间接投资(第七章)和国际灵活投资(第八章),其中以国际直接投资为重点,既剖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主题——跨国公司,也剖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金融支柱——跨国银行。
在第三篇管理篇(第九至十章)中,则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投资风险管理(第九章),二是国际投资法律管理(第十章),旨在说明即使在其他条件相似时,国际投资绩效仍然千差万别的真正原因。
在第四篇国情篇(第十一至十二章)中,以上述理论框架为基础,既分析了中国的吸引外资情况(第十一章),也分析了中国的对外投资情况(第十二章)。
本书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专业教师、研究生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共同编写而成。其中,綦建红进行整体设计、草拟写作提纲,并组织编写工作。各章执笔人分别为:綦建红(第一至第三章)、杨春艳(第二至第十章)、杨颖(第四和五章和第八章的前两节)、邓蕊(第六至第九章)、高培道(第七章)、王俊华(第八章的第三节)、周洁琼(第十一和十二章)。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斧正。
綦建红
2005年7月22日
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