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中国经济生活进入了一个最为活跃的发展时期,其经济建设已经连续27年始终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有关承诺条款的逐步兑现,众多外资工商企业纷纷抢滩登陆、进军中国市场;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不仅促进我国企业加快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的改革,而且也促使我国经济迅速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特征日益凸显。
当前,内资、外资、中外合资等各类企业,在抢占市场份额、进军中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中,不仅注重加强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而且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本土化策略,并对具有创新意识和掌握新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特别需要强调,我国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廉价的资源和人力打拼、所谓中游经济建设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迅速向上游自主创新研发和下游市场营销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策略的重大转变,对市场化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仅量大,而且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国家对重点省市人才需求与就业用工的调查统计,“市场营销”等16类专业人才市场紧俏,就业趋势明显增强。国家教育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就业状况,对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改造,更加注重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其表现为:一是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职业与岗位技术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具有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二是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从目前学制(脱产)3年统一改为2年;三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单独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与岗位技术课程(实践课程),而且要单列教学计划、安排专用教学设施,并保证1∶1的实践操作教学课时;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其理论知识部分要适当压缩,相关专业要打通、知识要集成、要为实践教学服务。
需求促进专业建设,市场驱动人才培养。为适应市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保证合理的人才结构,有必要开展多层次的经济管理技能培训与教育:一是加强学历教育,二是重视继续教育,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认真的人才需求分析,我们组织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首钢工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朝阳职工大学、北京西城经济科技大学、北京石景山社区学院、北京宣武红旗大学、黑龙江商务技术学院、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或高职专业)的专家教授和北京西单商场及北京金三元连锁集团等多家工商与流通企业的业务经理,在多次研讨和深入企业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共同编写了这套适用于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经济管理系列教材。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特色的关键。本系列教材的编写,遵循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教学改革需要、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需要,尤其是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结合国家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结合国家正在启动的大学生就业工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用人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不仅凝聚了一大批专家教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和最新科研成果及企业家丰富的实战经验,也反映了企业用工岗位的真实需求。
由于本套教材具有理论前沿性和实践操作性,注重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训练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既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必修教材,又可作为工商与流通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教材。
李大军2006年4月
总序
“战略”是古老的军事术语,其演变而来的战略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现在已成工商界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每个管理者都希望尽快地学习和掌握它。
战略管理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工业国家在经过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激烈竞争的阶段。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新生的40万家企业中,有1/3的企业在1年之内倒闭,余下的将在以后的5年中陆续消亡。严峻的现实促使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开始对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认真的观察、思考和研究,这就促成了战略管理的诞生。
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的生存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期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仅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
从我国的情况看,据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连续进行的5次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续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另有数据表明,较大型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与小型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相仿。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远逊于日本,而较大型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达到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水平。《科学投资》杂志称,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在3~4年之间,每年将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中国的企业寿命短,原因何在?管理学界的共识就是:企业战略出了问题!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就是战略!国内众多的优秀企业,如海尔、联想、格兰仕、娃哈哈、蒙牛、康师傅等,无不从一开始就注重企业的战略研究,设计并坚持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使企业一步步走上健康成长的发展道路。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新兴学科的一门课程,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中率先开设,以后逐渐引入我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与完善,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最活跃的时期,并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有关条款的逐步兑现,我国流通市场将对外资企业全面开放,中国市场将国际化,中外工商企业将在同一舞台上展开新一轮的企业竞争。其竞争的焦点,就是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正是顺应这一潮流,为培养大量企业战略管理专门人才,满足工商企业发展对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懂得实际操作执行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急需。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和学制缩短与课程改造的具体要求,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和强化技能培养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思路的形成、方法的掌握、执行能力的培养。
全书共十二章,以学习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具体内容包括: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企业战略管理过程、行业与竞争环境分析、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竞争战略、跨国经营战略、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与组织结构、战略与企业文化等。本书作为高职高专的特色教材,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完整,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和执行能力的培养。
本书定位准确、理论适中、知识面宽、内容丰富翔实、案例鲜活、贴近实际、突出实用性、适用范围宽泛、通俗易懂、便于学习理解和掌握。本书既适用于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经济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又可作为企业从业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教材,对于广大社会自学者也是一本有益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李大军进行总体方案策划和具体组织,周兵主编并统稿,崔晓文和吴慧涵为副主编;本书由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平教授审定。参加编写的人员有:周兵(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崔晓文(第三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程旭阳(第六章、第七章),吴慧涵(第八章),石宝明(第九章、第十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战略管理的书刊资料和业界的研究成果,并收集了散见于各种媒体的最新的、典型的案例,力图在突出特色的同时,能够与市场接轨、与时代同步。由于时间紧,水平所限,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06年9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最为活跃的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已经连续27年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有关承诺条款的逐步兑现,众多外资工商企业纷纷抢滩登陆、进军中国市场。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不仅促进我国企业加快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的整改,而且也促使我国经济迅速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特征日益凸显。
当前,内资、外资、中外合资等各类企业,在抢占市场份额、进军中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中,不仅注重加强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而且注重企业发展的本土化策略,并对具有创新意识和掌握新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廉价资源和人力打拼的所谓中游经济建设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迅速向上游自主创新研发和下游市场营销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策略的重大转变,对市场化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大,而且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国家对重点省市人才需求与就业用工的调查统计,“市场营销”等16类专业人才市场紧俏,就业趋势明显增强。国家教育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就业状况,对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改造,更加注重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其表现为:一是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职业与岗位技术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具有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二是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从目前学制(脱产)3年统一改为2年;三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单独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与岗位技术课程(实践课程),而且要单列教学计划,安排专用教学设施,并保证1∶1的实践操作教学课时;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其理论知识部分要适当压缩,相关专业要打通,知识要集成,要为实践教学服务。
需求促进专业建设,市场驱动人才培养。为适应市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保证合理的人才结构,有必要开展多层次的经济管理技能培训与教育:一是加强学历教育,二是重视继续教育,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认真分析人才需求,我们组织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首钢工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朝阳职工大学、北京西城经济科技大学、北京石景山社区学院、北京宣武红旗大学、黑龙江商务技术学院、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或高职专业)的专家教授和北京西单商场及北京金三元连锁集团等多家工商与流通企业的业务经理,在多次研讨和深入企业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共同编写了这套适用于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经济管理系列教材。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特色的关键。本系列教材的编写,遵循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教学改革需要、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造需要,尤其是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结合国家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结合国家正在启动的大学生就业工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用人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不仅凝聚了一大批专家教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和最新科研成果及企业家的实战经验,也反映了企业用工岗位的真实需求。
由于本套教材具有理论前沿性和实践操作性,注重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训练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既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必修教材,又可作为工商与流通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教材。
李大军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