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 书 导 读

本书共分15章。第1章主要阐述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点,行政诉讼法的概念、范围和立法宗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15章分别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内容结构和逻辑顺序,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分别就行政诉讼基本原则、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管辖、行政诉讼的参加人、行政诉讼的证据、行政诉讼的期间、送达和费用、对妨害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与裁判、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的关联、行政诉讼的执行、行政赔偿诉讼以及涉外行政诉讼作了介绍、分析和研究。

本书每章在正文之前有“本章学习提示”和“关键词”,目的是提示读者注意本章的学习要求和应掌握的本章重点、难点。

每章正文主要介绍行政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原理和现行制度规定。

每章在正文之后还附有“本章前沿问题研究”、“习题”、“案例讨论”和“本章相关法律依据”等七个部分。“本章前沿问题研究”意在引导读者对争议较大的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拓宽学术视野;“习题”是根据正文内容中读者需要重点掌握的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编写;“案例讨论”是选择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便于读者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提高运用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相关法律依据”收集了与该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以方便读者在学习正文、思考前沿问题、做习题和分析案例时查阅有关法律依据。

后    记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2000年10月1日实施至今已经5年了,5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宪法》修正案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等重要内容的增加,为全面提高行政法治水平,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法依据。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重要法律文件的制定以及我国多年来行政诉讼实践的经验积累和问题显现,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完善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候,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约请我们编著一本适应形势发展的行政诉讼法学教材,它既要准确全面阐述现行《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又要反映《行政诉讼法》有关修改建议等学科前沿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在吸收以往教材编写、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尽可能更方便课堂教学和读者自学。我们以一种复杂的心情接受了这本教材的编写任务:一方面是感激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我们以往编写同类教材和本课程教学经验的信任;另一方面则是面临新挑战时的兴奋、紧张与不安。本书的编写经过了认真思考和充分讨论,我们按《行政诉讼法》内在的基本逻辑顺序编排了全书的15个章节,每章都设计了7个部分:学习提示、关键词、正文、前沿问题研究、习题、案例讨论和相关法律依据。“学习提示”和“关键词”是为了方便教学时把握住整体内容和重、难点;正文部分主要阐述行政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原理和现行制度规定;正文之后的“前沿问题研究”旨在关注《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建议,吸收行政诉讼法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启发、引导读者了解和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以拓宽学术视野;“习题”和“案例讨论”作为两种基本的复习、检验方法,希望帮助读者熟练掌握《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能深入思考问题,同时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关法律依据”收集了与该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以方便读者及时查阅有关法律依据。

我们力图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但虽作努力却未必能得到希望的结果,书中定有谬误与不足之处,责任均由作者自己承担,欢迎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本书由方世荣拟写大纲,经作者讨论后分工撰写,最后由方世荣审核定稿。撰稿分工如下:

方世荣  第1、3、7、8、12章。

徐银华  第2、6、10、11、15章。

丁丽红  第4、5、9、13、14章。

本书引用、参考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有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著作、教材和文章,在此对他们以及相关出版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巍、博士研究生梁成意、周伟和硕士研究生李桃山的许多帮助,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相关编辑则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提供了极大支持和辛勤劳动,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作  者

                                             2006年元旦于晓南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