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于2001年出版《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作为汽车工程专业及内燃机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已使用了整10年,得到了校内外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好评。但随着国内外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内容需要更新和补充。
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的支持下,编者认真总结近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合理筛选当代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在理论方面的新概念和在工程实践方面的新技术,并结合编者在研究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进行了改编。考虑到本次改编的幅度较大,因此书名改为《汽车发动机原理》.
本书继承了《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的经典理论内容,保持了该教程深受好评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 将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对比分析贯穿于各章节,以利于读者对内燃机工作原理的融会贯通且容易记忆;注意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发动机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分析中,以利于读者加深理解。同时,本书注意在系统地介绍发动机经典的和最基本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努力反映当代汽车发动机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这主要包括: 更新了有关炭烟和微粒生成机理、代用燃料理化特性、燃料品质对排放影响等基本理论内容;加强了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缸内直喷汽油机、发动机电控、柴油机排气后处理以及发动机与整车的匹配特性等当前工程实际中急需的内容;同时增加了简要介绍汽油均质混合气压缩着火等新燃烧方法、各种代用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以及混合动力系统及其运行特性等国内外研究前沿的内容。此外,在每章后面新增思考与练习题。
本书由王建昕教授规划统括,并负责第6~10章主要内容的编写,帅石金教授负责1~5章主要内容的编写。参编者有张俊智教授(5.5节)、杨福源副研究员(4.4节和7.5节)、王志副研究员(8.3节和8.6节)、张云龙高级工程师(8.5节)、马凡华副研究员(10.3节).
刘峥教授既是《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的主编,也作为本书的主审对全书做了认真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对于刘峥教授多年来在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材及课程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在此深表感谢。
另外,在资料收集和图表绘制等方面,陈文淼、张凡、阳冬波、白云龙、于超、杨洪强和王真等研究生做了大量辅助工作,在此表示谢意。
编 者2011年2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