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作为一种实现经济高效运行的先进管理技术与组织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需要。2001年,我国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现代物流培育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迅速成为国内政府部门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热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启动,但物流统计发展相对较慢。直至2004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才同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物流统计工作。2004年5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试行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物流统计制度的正式出台。显然,物流统计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而研究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现代物流统计学,构建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然而纵观国内市场,至今尚没有一本物流统计的书籍。为此我们编写了《物流统计学》,以期抛砖引玉,促进物流统计的发展。
物流统计学是在经济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物流产业领域中,以揭示物流领域中经济、管理活动数量关系的内在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物流统计学作为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专业统计学科,是产业经济、统计、物流、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本书对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的主要统计问题做了初步探讨,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年提出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为指导,突出了新形势下物流产业统计的特点,囊括了物流产业不同层面的统计。本书以刻画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统计理论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为主线,将物流统计的主要原理和内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本书共分12章,重点研究了物流供需统计、物流生产设施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人力资源统计、成本利润统计、增加值统计、物流质量及标准化统计等方面。由于物流流程涉及多方面的统计信息的传递,因此对物流信息系统及绿色物流系统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在物流系统中对需求预测、库存预测、运输决策等进行了专题分析,以体现统计工作在微观物流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本书的编写,以期为物流产业的宏观预测、微观量化提供一种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框架和全面而有效的统计方法,同时成为管理者有益的决策工具。
本书可作为产业经济学、统计学、物流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实践工作者的参考书。通过本书的学习,将有助于读者将统计学与物流产业实际很好地结合,便于读者了解当前物流业统计的发展动态。
全书由刘延平、李卫东任主编,负责全书大纲的设计、书稿的组织和编纂。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及分工如下:第1章由刘延平编写,第2章、第8章由李卫东编写,第3章至第5章由费文颖、刘延平编写,第6章与第7章由周莹、刘延平编写,第9章至第12章由刘静、刘延平编写。全书由刘延平、李卫东审定。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本书编写人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书中不当或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