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经过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众多专家的严格审定,广大考生一年多的备考实践,以及出版社编辑的认真修订,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公务员考试辅导》丛书以新的面貌与广大考生见面了。教材秉承了出版社出版高水平教材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从体例设计、题目编写到文字编校,对出版者与作者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分析两年以来中央、地方大部分考试试卷,不难看出考试呈现出值得注意的动向:第一,难度明显加大,大题量、简单化的考试风格正在被难度和题量同时加大的命题风格所取代;第二,题目更新的速度加快,也可以说是题库正在更新,以往各辅导书都会出现的题目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题;第三,题型也在更新,2004年的考试增加了听力理解,到2005年又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题型变得不可捉摸,总之难度还是在增加。目前市场部分同类书已经显得有些陈旧,难度不够,新题很少。考生在呼唤高质量的精品辅导教材。
一套教材是否实用,关键在于质量。要为广大公务员考生提供高品位的最新教材,题目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看,本套教材是值得信赖的。
关于作者,从主编到编委,都是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目前活跃在公务员制度研究和命题研究一线的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些还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命题专项研究。
题型的设置和题目的编写均是严格按照2006年最新考试大纲,在预测2007年可能变化的基础上而完成的。有些前瞻性的题目经过了反复推敲和修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把握考试命题趋势,真正做到“有用”;二是为了切实提高考生水平,实现实际效果,真正体现“实用”。
同时,本套丛书作为修订版,大大提高了试题和答案的命中率和准确性。各分册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以浓缩的篇幅,帮助考生应对从笔试到面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公务员选拔考试。
从内容上看,本套教材的特点比较明显:
一是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针对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目难度明显增加的现状,本套教材以难题为特色,命题和讲解都以难题为主,难度一般或者较为简单的题目穿插其中,这样整本书的难度明显增加。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只有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实战考试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二是自行研发了一些新题。虽然我们不可能知道新老题库的具体差异,但是新题替代旧题是考试命题的趋势所在,也是衡量一套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根本尺度。为了有效地适应命题形势,编者着重设计了部分新题,这在同类教材中是没有的。
三是紧跟2006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并努力把握2007年考试的命题趋势,在题型上力争体现哪怕十分细微的变化。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取消听力理解,其他主流题型几乎没有变化,各省命题参照中央命题形式,各自有所不同。本丛书为了体现更广泛的适应性,尽可能全面地设计题型,例如,对“常识判断”题型和“公共基础知识”科目二者的处理就体现了编者的匠心。
总序常识判断与公共基础知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对“严谨”有着特别的理解,严谨是治学的前提,严谨也是对教材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参与编写本套教材的专家学者的确贯彻了严谨的治学作风,我愿意向广大考生朋友们郑重推荐。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2006年4月11日
前言
就公共基础知识这一科目而言,相关的参考资料虽有不少,但是这些资料往往局限于对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公共基础知识的介绍,而对属于行政能力测验题型的“常识判断”内容,涉及的非常有限。为了满足考生备考中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在这套辅导教材中将两部分相近的内容结合起来,力求超越当前大多数复习材料的局限。
除了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外,本书的选材、体例设计、模拟试卷等方面也力求更简练、清晰,每一章都总结概括出了“考试要点”、“重点分析”,之后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各种题型和难度系数,提供了大量的强化训练题,并附上了“参考答案”。最后参照考试原题和分值分配情况,设计了全真模拟试卷,供考生自测,以提高应试水平。
在使用本书时,有两个问题值得考生注意。
一是本书的适用范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要考“常识判断”题型,参加各省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一般都要参加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前者和后者所涉及内容在本书中都有详尽的讲解。因此,本书适用于中央和各地方的考生。
二是本书的学科覆盖。以上提到的中央、地方两级考试中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文化等内容在本书中均有对应篇章,但某些省份的考试可能要涉及时事,考生需要根据不同地方的大纲要求寻找相关辅导材料,对此,本书没有做统一标准讲解。
目前公务员录用考试报考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每一位考生都有切身的感受。要在这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考生自身的素质以及平日的积累外,考前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备考极为重要,而正确选择备考材料则是重中之重。本书在体例设置、题目选择、讲解方式上都力求创新实用,对于疑难问题,不惜笔墨重点讲解,对于非考试重点,则择其要义,一笔带过,相信能为考生朋友们提供高效、实用的帮助。
编者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