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总序

经过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众多专家的严格审定,经过广大考生一年多的备考实践,经过出版社编辑的认真修订,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公务员考试辅导》丛书又将与广大考生见面。教材秉承了出版社出版高水平教材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从体例设计、题目编写到文字编校,对出版者与作者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分析两年以来中央、地方大部分考试试卷,不难看出考试呈现出值得注意的动向:第一,难度明显加大,大题量、简单化的考试风格正在被难度和题量同时加大的命题风格所取代;第二,题目更新的速度加快,也可以说是题库正在更新,以往各辅导书都会出现的题目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题;第三,题型也在更新,中央的考试2004年增加了听力理解,到2005年又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题型变得不可捉摸,总之难度还是在增加。目前市场部分同类书已经显得有些陈旧,难度不够,新题很少。考生呼唤高质量的精品辅导教材。

一套教材是否实用,关键在于质量。要为广大公务员考生提供高品位的最新教材,题目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看,本套教材是值得信赖的。

关于作者,从主编到编委,都是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的目前活跃在公务员制度研究和命题研究一线的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些还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命题专项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关于内容本身,题型的设置和题目的编写均严格按照2006年最新考试大纲,在预测2007年可能的变化的基础上而完成的。有些前瞻性的题目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把握考试命题趋势,真正做到“有用”,二是为了切实提高考生水平,实现实际效果,真正体现“实用”。

同时,本套丛书作为修订版,大大提高了试题和答案的命中率和准确性。各分册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以浓缩的篇幅,帮助考生应对从笔试到面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公务员选拔考试。

从内容上看,本套教材的特点比较明显:

一是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针对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目难度明显增加的现状,本套教材以难题为特色,命题和讲解都以难题为主,难度一般或者较为简单的题目穿插其中,这样整本书的难度明显增加。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只有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实战考试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二是自行研发了一些新题。虽然我们不可能知道新老题库的具体差异,但是新题替代旧题是考试命题的趋势所在,也是衡量一套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根本标尺。为了有效地适应命题形势,编者着重设计了部分新题,这在同类教材中是没有的。

三是紧跟2006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努力把握2007年考试的命题趋势,在题型上力争体现哪怕十分细微的变化。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取消听力理解,其他主流题型几乎没有变化,各省命题参照中央命题形式,各自有所不同。本丛书为了体现更广泛的适应性,尽可能全面地设计题型,例如,对“常识判断”题型和“公共基础知识”科目二者的处理就体现了编者的匠心独运。

总序历年真题与模拟题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对“严谨”有着特别的理解。严谨是治学的前提,严谨也是对教材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参与编写本套教材的专家学者贯彻了严谨的治学作风,我愿意向广大考生朋友们郑重推荐。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2006年4月11日

前言

当公务员备考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时,大量高质量的全真模拟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各个科目的单项练习,考生需要在尽可能接近实战的氛围里检验自己之前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在规定时间内对各项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为了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达到热身效果,我们特别编排了本套全真模拟题供大家练习。

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是本书最大的特色。本书没有像同类书一样,局限于模拟题的排列上,而是组织专家对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目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预测,这样有利于考生在做练习题时有的放矢,不致盲目地陷入题海之中。

全真模拟题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两项为基础,在题目难度,题型、题量的搭配设置方面,与实战保持完全一致,考生可以此作为评估自己考前真实水平的依据,进而抓紧最后的宝贵时间查缺补漏。

需要说明的是,这10套题中的每一套都基本涵盖了最新考纲中的考点,因此即使没有时间把这10套题都做完,而只练习其中几套,也能基本达到熟悉题型、把握节奏的热身效果。

本书附有6套近三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以便考生在做模拟题时“找感觉”用。同时,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从2005年开始,考试有计算题难度加大的倾向,考生有必要在本书中有意选择难题进行训练,这样更能适应实际考试的需要。

练习的作用就在于举一反三,因此,衷心希望这些全真模拟题能够帮考生找到临场考试的感觉,最终顺利通过考试。

编者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