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会计信息化概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沿用了20余年的会计电算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目前,国内多家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已十分成熟,更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寻求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一些电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正在或即将开始实施 ERP环境下的信息化工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作为信息化管理的核心,财务会计的信息化与规范化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

本教材内容突出对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相关学科原理与内涵的融入,将学习电算化系统运行思路和讨论软件共性特点作为理论知识的基准定位,在知识结构设计思路上实现了对这一教材20余年来“将知识重点对准软件开发”以及“只介绍一个软件的操作方法”这两大定势的实质性突破,规划出“宽应用型”教学的结构框架。

为反映电算化会计的系统化、规范化趋势,本书第二版对第一版的知识篇内容进行了适度的扩充,同时适当简化了对电算化及其会计软件发展历程的叙述。对于作为本书主体内容的应用篇,着重在逻辑性和典型性方面进行了加工,使软件应用知识兼顾到更多的通用软件的共性特点,并删减了第一版会计报表一章中较为深入也较为烦琐的内容。由于附件资料的修正,第二版全面调整了实践篇各章的编列方式,并在保留原用友软件、金蝶软件应用实践章节基础上,新增了管家婆软件应用实践一章。此外,对原附录部分进行了扩充,新编撰的“太湖园艺”模拟账套资料按业务环节编列,与原资料相比更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作为第二套附件,第二版还增加了“湖新织造”模拟账套资料。

本书附录一作为操作部分课堂讲解的样本,可作为授课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课内应该完成的主要操作任务,有详细的引导性描述。附录二是额外提供给学生供课外练习或作为专门的综合实训用的模拟资料,其内容及操作方法与附录一相似,但不按环节分段,师生可灵活利用这一资料。

第二版保留了第一版编列体系中,将全书分为知识篇、应用篇、实践篇三部分的结构体系,并使这一体系的特点与优势更为突出。其中实践篇作为教学选用章节,兼顾到大型、中型和小型软件的规模特点,以及较深、适中和较易学习的教学特性,使本书使用者具有较大的教学内容取舍余地。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整体结构的连贯性、协调性更好,内容的通用性与规范性更高。

本书附有配套光盘,其中内容为:  附录一太湖园艺账套在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管家婆软件(10~12章)环境的应用备份数据。本书的电子课件请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上免费下载,网址为www.tup.com.cn。

本次修订以及所附光盘中的课件与账套备份数据的制作,均由本书主编张有峰完成,原作者之一严春梅承担了部分校对工作。由于信息化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在此恳请读者给予指正或提出批评。

                               编者

      2006年9月

前言

电算化会计是一门融理论、技术与操作于一体的技术性管理课程。随着社会各界对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目标定位要求的日益明确,不同职业岗位对这一课程教学的知识要求与技术要求也逐渐定型。这为我们按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需要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创造了前提。

目前,市面上的"电算化"教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某一财务软件为依托,侧重于描述软件运用方法的实用型教材。这类教材以某一个软件的使用过程为主线,以传授软件操作方法为重点,其思路受制于所选软件的个别特点,内容的代表性较欠缺。对于高职教学来讲,视角与涉及面均过于狭窄。第二类是笼统介绍电算化会计全面知识,或阐述会计信息系统整体内容的教材。这类教材的某些内容过于笼统,有些内容则不具代表性,并且这些教材往往偏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应用与实践,对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职业教学来讲也是不适用的。第三类是全面介绍会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原理与开发方法的教材。这类教材从研究的角度对电算化会计的阶段性工作展开分析,一般适用于本科以上层次学生使用。

本书的第1~3章是有关电算化会计的一般理论,着重介绍这一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第4~9章作为主体,是对通用会计软件的运用方法的系统介绍,突出一般性、普遍性与代表性;第10、11章是对于目前流行的两个通用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的应用介绍,强调实践性。本书的特点是:

(1) 知识适应面宽,技术应用性强。首先,将电算化会计理论知识定位于掌握最新会计软件应用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论准备,理论的针对性强。其次,介绍会计软件应用知识与操作技术时不再仅仅针对一个软件,而是针对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的众多通用软件,将应用技术提炼成为一般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学习本书后能够举一反三,从而避免了一门电算化课程只学会一个软件的操作方法的现象。最后,作为操作应用部分内容,着重介绍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管理软件中会计核算模块的使用方法,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入、更具体、更实在的应用知识。

(2) 三段式结构,循序渐进。本书从学科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述开始,将学生引入到对电算化应用与操作技能的系统化学习与训练过程中,通过对电算化应用方面的一般性知识的学习,再过渡到对流行会计软件的直接操作。这一从基础理论到一般原理再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将引领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逐步实现从入门到理解,从理解到学会应用,再从应用到重点突破。这一渐进式的学习与训练过程将为应用型与技能型的会计专业人才打下电算化会计知识与电算化操作技术的坚实基础。

从教学层面看,本书在向读者介绍最新的电算化会计一般原理的同时,着重介绍财务软件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规律性与原理性的知识,使读者能够通过使用本书掌握电算化原理、电算化软件、电算化应用和电算化实践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独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本书第1、7、10章和附录部分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张有峰副教授执笔,第2、3章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陈圆高级讲师执笔,第5、6章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夏秀娟讲师执笔,第4、11章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周顾宇讲师执笔,第8、9章由湖州诚通商贸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严春梅会计师执笔,全书由张有峰负责统稿。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软件的发展极为迅速,加之编者水平有限,编审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对书中的错误提出批评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