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对经济管理决策和控制的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将发挥的作用,并应掌握会计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均将会计学作为核心课程。

这本《会计学教程》(第2版)就是专为我国高等院校非会计学专业经济、管理类学生编写的教材。它不仅可作为非会计学专业学生教学之用,而且可以作为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非会计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用书和自学用书,还可作为MBA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合理,便于灵活组合。

在编写本教材时,我们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 针对性

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不一定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没有必要将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搞得清清楚楚。我们根据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书与会计学专业的教材有着重要的区别。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的角度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同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是为了将来去做会计,而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是利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去从事经济管理,是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学会计。学习会计主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理解各项会计指标的经济含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项会计政策和阅读会计报表。基于这一目的,本书在编写时,只注重讲解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处理中各项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不求细而全,只求少而精。力争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二、 时效性

会计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会计是一门时效性非常强的社会科学。特别是我国最近十多年来的会计改革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1992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拉开了新时期会计改革的序幕。从2001年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财政部又重新修订了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加上新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已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达到38项之多。中国的会计制度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教材在2003年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对教材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使其内容更接近于现实,时效性更强。B&E会计学教程(第2版)前言B&E

三、 通俗性

由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并没有逐步学习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课程,而是糅合在一起学习,势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为保证学习效果,增加学生自学条件,我们在语言表述方面,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综合上述考虑,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安排和其他同类教材,本教材共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会计学原理部分,包括本教材的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第二部分是财务会计部分,包括本教材的第四章至第十二章,主要是介绍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的原则和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应用,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列报与分析。

本教材由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永泽教授主编。教材编写大纲、初稿的修改及全教材的总纂工作由刘永泽教授主持并完成。为保证书稿质量,初稿完成后,在主编审阅基础上,参编人员进行了交叉审稿,提出了很多宝贵而中肯的修改意见。本教材的编写分工是第一、九章由刘永泽同志编写;第二、五章由韩跃同志编写;第三、四、八、十章由陈文铭同志编写;第六、七、十一、十二章由孙光国同志编写。

尽管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我们仍然忐忑不安。因为我们知道,本教材的体系与编写方式在目前的同类教材中尚属罕见,也仅代表了我们的想法和观点,本教材在安排和表述上可能不是十分恰当。同时,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作者的学识水平和教学经验不足,本教材在很多地方难免有某些失误甚至错误,恳请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时一并考虑。

作者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