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马誌溪 1944年7月出生,湖南长沙人。曾在井矿盐设研院任电气及自控高工、院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当地市民建设计事务所电气主任设计师。后期在华侨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任教授(曾兼电气技术实验中心主任)、兼华大设计院(曾亦兼当地市建委)施工图审查中心电专业专职审查师。近期(退休后)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及教学工作。首批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省级电专业施工图审查师、建筑工程监理师、勘察设计咨询论证及评审专家。

曾获科技进步奖四项次、优秀设计奖两项次、国家专利两项次(其中一项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曾主编《电气工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 《建筑电气工程》(附多媒体光盘)(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电气工程设计与绘图》(附多媒体光盘)(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8月),参编《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发表科技类文章数十篇(部分获奖). 

E-mail: mzx704@163.cn       本书在继承书后参考文献所列各相关书籍的精华,倾本人四十余年教学实践的积累和反思而就,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将从行业的角度分为工厂供电及建筑电气两部分,在教材中熔合为一体。因为无论从基础理论,还是当前毕业生工作后知识的运用,均不宜作此划分。

二是根据本课作为一门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的基点,本教材仅作适当的理论性推导,重在综合运用,强化工程实用的观念。力图密切结合现行的工程运用实况和产品制造现状,强化“规程、规范是工程应用的依据”的工程意识,突出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三是在电力工程的“发、输电”及“变、配电”两大阶段中,本教材着力于包括“供、配电”及“管、控电”的阶段。为此,根据当前现实,有针对性地添补了九方面的新内容:供电质量部分增添了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应急供电部分增添了柴油发电机的运用知识;以利用系数法取代二项式系数法作为供电负荷计算中需要系数法的补充;引介了无功功率补偿、照明节能、能效标准及节能评价值等节能新概念、新举措;从电气设备引入电气成套设备,并剖析以此构成的供配电系统的构建、实施及布局;配以实例介绍以概算曲线法计算平均照度、以空间等照度或平面相对等照度曲线进行点光源直射照度的逐点计算的新照度计算方法;新增了现代防雷、剩余电流保护及浪涌电压防护等安全用电新技术;对供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微机保护发展方向作了展望性的介绍;引介了电力规划及计划用电、设备选用的技经分析的新观念。

四是综合使用了文字及多媒体两种教材手段。书本为讲授的重点,教材的核心,共10章,包含: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短路电流、一次回路、电力线路构成的“电能传输”;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构成的“监控、保护”;电气照明基础、电气安全、系统的运行及自动化构成的“运用、控制”三大部分。各部分以文、图、表配合的方式提供基础、概念及理论的同时,还配以大量实用的计算、分析、综合实例。分章列出的“附表”为理解实例、自解计算题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光盘以多媒体方式强化联系实际,配合书本作实践性教学使用。电气器件及设备以供配电工程中各类现用的设备、产品的资料扫描及图、照,提供其形状、结构及有关技术参数资料,带领读者“模拟参观电气产品陈列室”;电气工程现场以7段现场实况摄像及6组现场实况照片,带领读者接受虚拟的工程现场教学;相关标准规范目录引介了供配电工程相关的标准、规范、标准图集及强制性条文,指引规范、标准的查找;常用规范将供配电工程常用的近期规范提供给读者;部分习题解答提供了本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供学习者深入分析、理解;附录进一步扩展附表所列技术参考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光盘的使用技术平台为: Windows 98以上操作系统,影像文件播放时用Realplay 10以上版本。

五是灵活的结构适合选择性使用。书目录中“”号后内容为本科选修, "#”号后内容为高职高专免修。整书各章节彼此独立、依附少,既方便课时制约时教师的教学选择,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目的需求的学习者的自学选择。书中既有可供读者自行阅读学习的部分,又有实例供提高和强化。希望以结构的机动灵活性,将本教材的适用范围由本科既扩展到高职、高专,也深入到本科的后续教学。

◆供配电工程前言◆本书幸蒙原五洲工程设计院王素英总工及“中国电工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两专家仔细审阅并提出大量宝贵意见。同时深圳市中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昌鸿总监,华侨大学及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罗家玲高工、龚勇、黄业敏、王燕梅、李奇国、林勇坚、李谷、周玲、梁桂才、贺宜春诸位老师及在读研究生谢竹雯、袁博等作了大量工作,徐元琛、陈林、刘涛、陈汝鹏、农少棉、施杰仁、陆燕玲等同学承担了文字录入、图纸加工、影像处理及光盘合成等工作。本书编写得到华侨大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后期还得到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编写及实况摄录过程得到电气工程界同行热情协助,德威特公司等生产制造单位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料和信息。特向参考书籍的编作者、各单位领导、老总、教学同仁、各位友人及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书既适用于普通高校电气工程、工厂供电、建筑电气、电力技术、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智能建筑及机电设备各类相应专业本科教学,适当取舍后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的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人员专业培训、自学提高及硕士教学参考使用。教与学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目的、要求和使用者个人自身条件,对全书的内容合理取舍、选择使用。

编者虽尽个人之努力,并集各方倾囊相助,但终因水平及见识有限,编写时间仓促,错、漏、不当之处欢迎同行专家和广大使用者批评指正。     

马誌溪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