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观乎天下,经济全球化波推潮涌,高新技术风狂浪急,簇拥着现代物流之巨舰正高歌猛进、飞速前行。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部分——军事物流,正面临着新军事革命的激烈挑战。研究物流现象,探索物流规律,构建现代军事物流理论体系以指导实践,已在我国军事领域吹响了开拓进取的嘹亮号角。物流概念之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1927年,R.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文中首次提出“logistics(物流)”一词,从而揭开了物流研究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运用先进的科技方法组织物资供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良好的军事后勤活动实践,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二战以后,美国企业界纷纷效仿军界的做法,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改善物资保障,同样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日本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后,将其称之为“物的流通”。直到1965年,“物流”一词才正式为理论界和实业界所全面接受。20世纪80年代,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爆发了一场对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系统整合的“物流革命”,从而真正唱响了现代物流的开幕曲。在这场以系统整合、信息网络、绿色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物流大合唱中,军事物流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必说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军正是依托军地物流联合支前的锐矛利剑,彻底摧毁了阿根廷军队的后勤保障线,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不必说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手导演的现代跨国物流话剧;单就从美国以武力打击伊拉克的战争准备中,我们已不难发现现代军事物流的活跃身影:万里运输线上,物流滚滚。在这一桩桩无可争辩的事实面前,难道我们还不能领悟出发展现代物流的极端重要性吗?
发展物流,毋庸置疑。考察现代战争之特点,预测未来战争可能对军事物资保障提出的新要求,自然得出振兴物流势在必行的结论。进一步审视我国军事物流的现状,更加增强了我们全面发展现代物流的信心和紧迫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确立先进的物流理念,动员更多的后勤战士来主动研究物流,进而
自觉地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指导后勤实践。这正是我们编写《军事物流学》的真正动机和目的。我们深知:军事物流的丰富实践是产生和发展军事物流理论的肥沃土壤,理论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我军后勤领域呼唤着现代军事物流理论的产生;振兴军事物流的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军事物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亟需先进的军事物流理论;正在深化改革的后勤系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新的矛盾和困难亟待创新的理论来解决。一言以蔽之,总结提炼我军物流实践经验,汲取外国军事物流的有效成分,立足现实,瞄准未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物流学,是摆在我们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军事物流学是研究军事物流系统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其研究范围既突破了经济学门类的界限,又突破了管理学门类的限制,由于其宗旨是为军事斗争服务的,并且主体活动仅限于军事领域,故而追本求源,其学科属性应划为军事学门类;同时考虑到研究的主要矛盾乃是管理问题,且渊源于军事后勤,故划列为军事后勤学的二级学科为宜。军事物流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六项:(1)军事物流系统构成及其运行原理;(2)军事物流环境分析;(3)军事物流的管理与调控;(4)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运行规律;(5)军事物流人才培养与使用;(6)军事物流效益及评价。对于其研究范围,在空间范围上应以我军物流为主,适当吸纳国外军事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典例;在时间范围上应以研究现代军事物流为主,适当回顾传统物流的典型做法并探讨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横向专业领域上,应以军事物流管理为主,适当探讨军事物流经济、军事物流技术以及军事物流信息等领域的相关问题,形成宽窄适度、线条清晰的学科理论体系。
如果将研究军事物流学的任务喻作渡河,那么其理论研究的方法则是过河之舟桥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军事物流学学科理论的开发,是一项富有开创性的系统工程。其研究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四条:(1)矛盾分析的方法。即沿着矛盾的产生、发展与解决的思维路线,分析军事物流中的矛盾现象,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事实上,在军事物流领域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矛盾,它们不仅外观特点不同,其本质属性也千差万别,需要针对具体矛盾,认真分析其内在变化规律,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诸如:物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物流人才缺乏与现代物流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物流管理体制不顺与管理目标要求较高的矛盾等,都必须运用矛盾分析的研究方法,逐项予以解决。(2)交叉融合综合提炼的方法。这是由军事物流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该学科是一门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既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又有经济现象、管理现象,诸类事物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用单一的科技方法加以探究。故而,必须善于融合,长于提炼,于纵横交错中寻主线,于前后关联中判别是非。例如,军事物流活动既要考虑军事效益,又要顾及经济效益,既要研究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又要分析其经济价值的优劣。对于如此纵横交叉、左右关联的复杂事物,如何判断其正误,如何择优决断,势必要采用交叉融合、综合提炼的方法,趋利避害以谋其佳效。(3)定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来说,越是宏观事物越宜于定性研究,越是微观事物越宜于定量分析。宏观事物的全局性、战略性决定了研究视角的模糊性,而微观事物的简易性、局限性则决定了研究方法的精确性。大量的军事物流事件,既有宏观性质又有微观特点,因而采用定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为适宜。那种持此一端而否定另一端的做法断不可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量化分析手段日趋先进,我们必须尽量多地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以使研究成果更加精准。(4)中外对比、军地结合的方法。中外物流各具特色,固然不可照搬外国外军物流的发展模式,然而发达国家发展物流的成功经验仍然可以作为财富加以吸收。应当看到:就总体而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领先于我国物流,他们的先进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应通过中外对比,分析出优劣短长,寻找出适合我国我军物流腾飞的路子。军地结合更加重要,军事物流是担负特殊使命的物流,其基本原理和管理调控技术是与地方物流相通的,如果战争爆发,军地物流更要融为一体,共同为军事斗争服务。因此,在研究军事物流规律时,断不可将地方物流的先进成熟经验弃之不用,正确的做法是紧密联系军队的特点,吸收地方物流的成功经验,进而丰富完善军事物流理论宝库。
如前所述,军事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如其他新兴学科一样,军事物流学亟待辛勤的园丁浇水施肥。它又宛如一株含苞待放的花朵,已经植根于军事后勤的百花园中,与军事后勤、后勤指挥、后勤管理、后方专业勤务等学科专业一样,正沐浴着现代科技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借此机会,有必要探索一下,军事物流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亲密关系,以便相互滋润、竞相发展。(1)军事物流学是军事后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显著的区别:军事后勤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军事物资的供应保障、军事卫生勤务保障、营房保障、运输保障、财务保障以及各类相关的技术保障等,远远超出了军事物流学所研究的范围;而军事物流学则是研究军事物资由供应方向需求方流动规律的学科。我们没有理由因军事物流学研究物资保障且军事物流一词源于军事后勤而妄生用军事物流取代军事后勤的非分之想,也没有理由凭借后勤即物流的不确切理解而否定军事物流学的成长壮大。恰恰相反,发展军事后勤学的理论,有助于夯实军事物流学前进的基石,而繁荣军事物流的学术研究,又十分有益于丰富完善军事后勤学的理论体系。因军事物流学新兴而傲视军事后勤学固然不对,而以军事后勤学资深历广断然否定军事物流学的开发研究亦不可取。(2)军事物流学与后勤指挥学同属兄弟学科,虽然在研究指挥管理方法上有相通之处,但在研究内容上却大相径庭。后勤指挥学侧重研究后勤指挥原理、后勤指挥系统、后勤指挥活动和指挥艺术等,而军事物流学则重点研究物资流动的时空规律、效益分析等,二者泾渭分明、相得益彰。(3)后勤管理学是研究军队后勤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与军事物流学同属军事后勤学的二级学科,也是军事后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及主要方向上,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尽管有些地方高校将物流学划入管理科学与工程之中展开研究,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军事物流学所开辟的研究领域,是远非后勤管理所能概括的,因此军事物流学作为独立的研究体系必须与后勤管理学加以区分。二者并肩开发新理论,有助于繁荣整个军事后勤学的理论建设。(4)军事物流学与后方专业勤务的区别更为明显。首先,前者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学科,而后者则是一个专业众多的学科群;其次,后方专业勤务的基层性更强,所研究的勤务规律多用于指导军队基层勤务活动,而军事物流学则由中观切入,上联宏观决策,下联基层服务保障,与专业勤务在纵向上有着较大的区别;最后,两门学科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不过,后方专业勤务与军事物流学毕竟同属军事后勤的二级学科,尤其是在一些研究方向上,例如油料勤务、军需勤务、交通运输勤务等,其内容会出现一些交叉融合现象,故而两学科的并肩协调发展,必将迎来后勤园地竞相繁荣的春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军事后勤改革的大潮,已经染绿了我军后勤大地;新理论、新学科爆响的阵阵春雷,呼唤着后勤理论大军奋勇向前。让我们撒下军事物流的种子,用辛勤而智慧的汗水滋润幼苗茁壮成长。军事物流成才之日,正是我军后勤振臂欢庆之时。
王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