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企业界纷纷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学术界也在研究、传播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然而,哪些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企业管理管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却无一定论。

  2002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的经营观念、管理观念和质量观念,提高全球化的产品质量。在总结中外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4年8月30日发布了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和GB/T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这两个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进入到一个新的、追求卓越的阶段。GB/T 19580—2004标准是参照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卓越绩效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版的优秀模式,是指导我国企业(也包括其他组织)现阶段推进管理现代化的准绳。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经营结果七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要求。其目的在于: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一个经营模式的总体框架;为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提供一个系统的检查表;为国家质量奖和各地方质量奖的评审提供是否达到卓越的评价依据。在以往的企业管理类教材中,尚无这方面内容的介绍。

  本书各章次结构的设计,以卓越绩效模式标准为主线,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有关理论、要求及方法。全书共有十一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现代企业的概念、分类、任务、责任和权益,以及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代表性观点;第二部分,即第三章,介绍目前我国企业界正在积极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个体系的贯标认证;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十章的内容,以卓越绩效模式标准的“七大类目”予以展开,介绍现代企业领导、战略管理、顾客与市场管理、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经营绩效测量分析和改进以及现代企业经营结果;第四部分即第十一章,介绍有助于企业改进现有绩效的比较前沿的方法,如平衡计分卡、六西格玛管理等。

  本书是编著人员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其他相关书籍和资料编撰而成。本书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也可作为参考书供广大企业管理工作者使用,尤其是对企业界拟实施管理体系认证和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广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特点:突破了以往编纂现代企业管理教材的框架结构,靠拢国家标准,以新的视角诠释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要求和方法,使学习者学习后能与企业管理的实践做到较好的融合;遵循理论够用为度、实践案例为重的原则,各章均有导读案例、文中案例和章后的案例分析,能引导学习者学以致用。

  本书由天津市质量管理协会董文尧副教授担任主编,他为本书的编写设计了总体思路,并负责总纂。王琦老师和刘长生高级讲师为副主编。本书第一、十一章由刘长生老师编写;第二章由董跃进副教授编写;第三、五章由董文尧副教授编写;第四、七章由闫艳老师编写;第六、九、十章由王琦老师编写;第八章由刘胜地副教授编写。

  本书的第一、三、五、八和十一章为重点章,第六、七、九、十章为次重点章,第二、四章为一般章。建议课时:除重点章各为8课时外,其余均为每章4课时,总计可安排64课时。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已出版的部分企业管理教材和著作(详见参考文献),文中的案例取自有关刊物(详见案例中注明的资料来源),在此对有关的作者、撰稿人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