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指导精神而编写的。在第1版出版后我们在教学的使用过程中,觉得有许多地方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根据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和读者的意见,对原书在结构和内容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和修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软件的理论与开发方法不断涌现。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程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与方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用软件工程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先进性是众所周知的,它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占据了无可争议的主流地位。作为软件技术人员,接受软件工程的概念并不难,但是要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这门先进的技术并完整地进行系统开发,是有一定难度的。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本书,其目的是向读者提供一本关于软件工程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教科书,以使更多同行受益。

二、 本书结构

本书由4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包括: 第1章,第2章,第3章。

第二部分结构化方法,包括: 第4章,第5章,第6章。

第三部分面向对象方法与实现,包括: 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

第四部分质量与工程管理,包括: 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

三、 本书特点

本书对每章的概念都进行了严格的论述,每一个概念都有相应的例子解释,同时每章都配有习题,使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四、 适用范围

软件工程是软件系统开发课程的教科书。讲授时间一般为40~60学时。本书适合开设有软件工程课程的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作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在选修本课程之前,读者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技术。同时具有可视化类语言的编程经验,会有助于深入理解系统开发过程。

五、 编写方法

本书是作者根据近10年来对软件工程学、面向对象方法等的教学与研究,以及作者领导或参与的20项软件项目开发的实际应用经验,并结合软件开发新技术编写而成。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读者学习一门新技术,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修订的时候,对于部分章节和内容做了调整和修改。并编写了与之配套的习题集与解答。

六、 如何使用本书

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授本书时,建议一般在54~60学时。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删除章节,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章节顺序。另外,前面带*为选学内容。

第1章: 绪论(1学时)

第2章: 基本理论(2学时)

第3章: 可行性研究(2学时)

第4章: 软件需求分析(4学时)

第5章: 总体设计(4学时)

第6章: 软件详细设计(4学时)

第7章: 面向对象方法概论(4学时)

第8章: 模型(2学时)

第9章: 对象分析(4/6学时)

第10章: 关系分析(4/6学时)

第11章: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2学时)

第12章: 对象设计(5/6学时)

第13章: 接口设计(4/6学时)

*第14章: 形式化方法(4学时)

第15章: 软件实现(2学时)

第16章: 软件质量(2学时)

第17章: 软件测试(2学时)

第18章: 软件维护(2学时)

第19章: 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2学时)

由于软件工程知识面广,在介绍中不能面面俱到。加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7年5月于小谷围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