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正在并且将进一步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事件,大大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信性、可用性,严重干扰和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一现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7号)中指出,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

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是最早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研究和教学的军事院校,在信息安全学科专业领域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的专家队伍;承担了信息安全领域大量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能够从事本科至博士研究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为了适应当前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信息安全人才,根据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积累,着手组织编写了这本《信息安全技术实验》. 

本书以解决具体信息安全问题为目的,以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内容框架,以信息安全基本技术、系统平台安全技术、信息应用安全、信息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为主线,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全面介绍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实用技术及实验。

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系统性

信息安全技术涉及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本书注重内容的系统性,以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内容框架,内容涵盖了信息保密技术、信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操作系统平台安全技术、邮件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VPN技术、网络侦查与扫描技术、网络攻击与防范技术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等,内容全面,体系完整。

2.  新颖性

为适应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本书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将信息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工具融入内容体系,及时对信息安全体系进行扩充和完善。

3.  逻辑性

本书注重内容结构的逻辑性,围绕解决具体信息安全问题这一目的,由信息安全基本实验引入,通过信息安全基本技术实验、信息平台安全实验、信息应用安全实验以及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层层深入,最后以信息安全综合保障实验为结束,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有利于读者对信息安全技术的掌握和实践。

本书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信息安全技术教研室组织编写。其中,第1、2、5、7、14章由刘育楠编写,第3、4、8章由王鲁编写,第6、9、10、11、12、13、15章由王新昌编写。全书由王新昌负责统稿,张红旗教授负责审稿。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张斌、汪永伟、代向东、杨智、包义保、杨艳、杜学绘、任志宇、王超、曹利峰等。

需要声明的是,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掌握信息安全技术,掌握维护和强化信息系统安全的常用技术和手段,解决实际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本书中介绍的技术和工具可能含有攻击性或有害性。对于因技术或工具滥用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本书作者概不负责。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因特网上信息安全相关的一些资料,从中得到了一些帮助。由于因特网资料繁多,引用复杂,无法一一注明,故在此声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信息安全学科内容广泛、发展迅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