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校《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002年农林类规划教材首次实行了全国公开招标,由6所农业院校联合编写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是第一本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信息检索类规划教材,并被列为农业部“十五”规划教材。该书由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谢德体教授担任第一主编,曾荣获2005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2006年修订为第2版,列入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继续由谢德体教授担任第一主编,并吸纳了6个非农业类院校参编。
使用《信息检索与利用》(第2版)教材的师生普遍反映: 教材通俗易懂、语言精练、体系合理、实用性强。但这本教材主要还是针对农业院校编写的,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更需要一本能适合各专业使用的信息检索类通用教材。
近几年,国内出版了很多信息检索或类似教材,其中也不乏精品之作,但类似教材大多还是侧重于各专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教材; 编排体例也比较落于俗套,内容基本上是介绍各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更像是检索工具的说明书汇编。在各专业检索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日益雷同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专业性信息检索教材显得有些“视野狭窄”,除了罗列一堆专业类检索工具的用法之外,难有新意; 而另一些专业特色不明显的检索教材则普遍缺乏案例,针对性、趣味性不强,这正是当前信息检索类教材普遍面临的困局。
鉴于此,由西南大学图书馆牵头,川、渝、湘三地多家高校图书馆联手突破困局,根据需要新编了这本《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教材,并顺利入选清华大学出版社“十一五”重点规划。参与此次编写的大多是有着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书中不乏他们多年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实践。
教材全书融入了新的理念,注重实用,启发思维,理论与案例评析相得益彰,期许能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其中: 第9章汇编了各参编单位提供的检索案例,第10章介绍了检索效率以及相应的案例,第11章介绍了情报分析及其案例,在写作风格和信息量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川、渝、湘多家大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书第1章由谢德体编写,第2、3章由陈蔚杰编写,第4章由周带娣编写,第5章由张惠玲、杨勇(西南交通大学)编写,第6章由江佳惠、邓光荣编写,第7章由徐晓琳编写,第8章由梅盖新、彭亚飞、胡虹、杨勇(重庆工商大学)编写,第9章由陈蔚杰、徐晓琳、江佳惠、张惠玲、罗朝明、罗红燕、邓光荣、周带娣、杨勇(西南交通大学)、彭亚飞、梅盖新、胡虹各提供一些案例,陈蔚杰汇编,第10、11章由陈蔚杰编写。所有章节的思考题和综合实习题由陈蔚杰完成。全书由陈蔚杰统稿和定稿,高凡修改并主审。另外,马巧珍、李春艳、秦廷伟、罗红燕、李章平、罗林坤参加了校对工作。全书的电子教案由马巧珍、李春艳、秦廷伟、张惠玲和杨帆制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12月 于西南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