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新编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应用文是每个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工具之一,应用文写作是每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应用文已经社会化、大众化。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日益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绝大多数院校都在各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又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事情,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建设应该是最基础的因素之一。

笔者尽所能地考察了近年来已经出版的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材,实事求是地讲,尽管同仁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出版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教材,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还没有突破传统的路数,内容上多以法定公文为“重头戏”,再以此为基础全面介绍其他各类应用文,体系庞大,内容繁杂,其中涉及的日常应用文极其有限,往往不是介绍和教学的重点。结果有的不一定常用,常用的不一定有,而且体例上也多重理论、轻训练,加之选择的例文远离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使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起来疏离感较大,妨碍了他们对应用文重要性的积极认知,限制了他们对应用文写作学习的应有兴趣。如何让应用文写作更加亲切地走近我们的学生?这是笔者近年来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本书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着眼于高职高专学生群体或个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用文来介绍,既为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切实的帮助,又为走向社会的写作实践打下基础,不求全面,但求实用,以提高学生的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相应的素质修养为追求的目标,努力实践“打基础、提兴趣、尚实用、强素质”的编写宗旨,编写一本针对性强、注重实操性、以高职高专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为内容构架的应用文写作教材,而对于行政公文和许多专业文书则未予介绍,留待学生结合各自的专业要求进行后续学习。笔者认为,学好这些日常的应用文,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文书大有益处,也是必需的基础。这样本书内容的选择区别了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具体的说明在第1章“本书的内容”中已有阐述,这里不重复。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并努力实现下述两个目标。

一是突出实操性。在理论知识够用、管用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理论知识的介绍,尽可能地比较细化地介绍各个文种的写作规范,以期最大限度地提供指导性。再者就是强化实训的分量,不再设置传统意义上的思考练习题,而是代之以写作实训:其一是病文评析训练,提供具有典型性、易发性的病文,让学生通过“错中学”体会应用文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其二是情境拟写训练,提供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写作情境,让学生依据规范、借鉴例文练写出符合要求的应用文。

二是增强亲近感。这主要体现在例文的选择上,将例文分为例文参考和例文拓展两个部分,前者选择与学生群体或个体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文,而且写作主体绝大多数就是学生本身,让他们感受到应用文就在自己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可能要使用应用文;后者则选择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可能相关的例文,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在例文的选择上,并未独尊传统的“经典”,如果它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太远,那么也不纳入选择之列。假若不是囿于笔者视野的狭窄,那么这应该是本书的首创。

新编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出版说明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援引、借鉴、改编了大量的已有例文和训练素材。如果说,本书的创意是个人教研中的一点思考,那么本书的编写在本质上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诸多方家大作的帮助,就不会有本书现在的模样,这是必须予以说明的。而为了行文方便,对于所引成果及材料未能在书中一一注明,因此,笔者将对本书编写有过帮助的方家大作,恭谨地列于书后的参考文献中,表示致敬和感谢!

希望本书的编写能够为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提供一点新鲜的思路;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带来一缕新意,作出一份贡献;更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广大高职高专学生朋友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限于学力、时间等因素,我虽竭尽全力,错漏肯定犹存,诚恳地期望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应用写作界的专家及一切读到本书的读者朋友,提出真诚而宝贵的意见和建议(Email:jchd1969@163com),使之有机会修订时更趋完善。谢谢!

金常德2007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