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人民在历经几百年共同创作、搜集、加工提炼和编纂而成的一部优秀的民间故事集,它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是一幅瑰丽多姿的历史画卷。由于它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流畅通俗的语言,奇妙的想象,对事物的鲜明爱憎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因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强烈的艺术魅力,始终为各国人民所喜爱,迄今为止被翻译成世界上一百多种文字。

  《一千零一夜》实际上收录的故事只有二百多个。“一千零一”是形容数量多的意思,据说是受土耳其人的影响,因为土耳其人喜欢说“一千零一匹马”、“一千零一幅画”等以言其多。我国明朝以后称阿拉伯国家为“天方国”,而阿拉伯人又喜欢在夜间举行聚会讲故事、朗诵诗歌等,所以《一千零一夜》中文译名又称《天方夜谭》。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大致有三部分:一部分来自波斯,这一部分源自印度,最初是梵文,后被译成古波斯文,再由古波斯文译成阿拉伯文,迅速在西亚阿拉伯地区流传,并加进了许多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是10至11世纪在伊拉克创作的,讲的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故事,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故事是《一千零一夜》的基本结构、主要故事和人物的基础。第三部分是13至14世纪在埃及创作的,讲的是埃及的故事。全书到16世纪才基本定型,即形成目前的规模。《一千零一夜》涉及的地域十分辽阔,从两河流域到非洲大沙漠,从欧亚大陆到海洋,从印度、波斯到中国等。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一千零一夜》开始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手抄本的数量虽多,故事也大致相同,但篇幅却长短不一,内容也有些出入。1704—1717年,法国驻外使馆的工作人员戈兰把《一千零一夜》的叙利亚手抄本翻译成法文并出版。这个法译本问世后,立即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此后许多人便相继出版了这本传世之作的不同文字译本,《一千零一夜》开始传遍全世界。而这本书的阿拉伯文本却在十九世纪才得以问世。虽然《一千零一夜》中有以中国为背景的经典故事“阿拉丁与神灯”,但它直到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

  《一千零一夜》在世界各地流传以来,便得到了各国文学家、作家的一致好评。苏联作家高尔基赞誉它是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伏尔泰说,他只是在读了《一千零一夜》十四遍之后,才着手小说创作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在他十四岁之前,对他影响最大的书籍是《圣经》、《一千零一夜》和俄罗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对西方各国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和影视作品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一千零一夜》名称的起源在故事集的开篇中进行了交代。相传,古代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一个海岛,岛上有一个萨珊国。萨珊国国王沙赫亚尔,因王后与宫奴私通,心生愤恨,不仅杀死王后,还对所有年轻女子滥施报复。他命宰相每日选一少女进宫,翌晨杀掉。宰相之女萨赫拉札德为拯救无辜姐妹,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故事的方法平息国王的愤怒。她讲的故事曲折离奇,而每讲到精彩动人处则刚好天亮。国王每次都想听完故事再杀她,但她的故事却没完没了,且一个比一个更加引人入胜。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晚上,共讲了两百多个故事,其中还有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小故事一夜可以讲一个到几个,而一个大故事则往往需要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晚上才能讲完,国王终于被感化。这便是《一千零一夜》名称的由来。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一千零一夜》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是中英文对照版。而其中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而从英文学习的角度上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类型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一千零一夜》,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我们相信,这本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      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刘乃亚、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赵雪、郑佳、王勋、熊金玉、李丽秀、孟宪行、熊红华、王婷婷、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洁、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一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我们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

??

??

II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