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这套教材建设的构思,成形于2006年8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工业工程教学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8所大学的工业工程与物流类专业的学者同行一致认为,在物流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物流实践快速成熟、物流学科快速发展、专业人才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为了使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为了缩小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必要集中国内高校的优势力量,由国内在物流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相对较强的高等院校联合研讨出版一套物流类专业本科教材。经过8所院校相关学者的多次研讨,确定了本系列教材的总体框架和每本书的编写大纲。本书就是上述工作的成果之一。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系统中的制造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物流与供应链的实践创新也在快速发展,进而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相关的研究百花齐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高校纷纷创建物流类专业。我国至今已有二百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近百所院校设置了物流工程专业,还有许多院校在企业管理、工业工程等专业设置了物流管理方向,随之,相关教材也大量出版。然而,由于在经济系统中,物流业务是一个快速成长、创新活跃的经济领域,与加工制造、流通服务、国际贸易以及电子商务等业务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就使得物流的业务边界很模糊,不同业务背景和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对物流都有着不同的理解,物流学科的教材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然而,任何一个领域的科学和管理实践的发展都有着本身内在的规律性,一项经营业务无论多么活跃和新颖,也都有其最基本的业务形式和内容。相应地,一个新的学科和实践领域所包含或覆盖的知识,在基本理论和方法工具层面也应该是科学和统一的。所以这套教材试图在基本业务范围、基本理论和工具等方面给出一个尽可能代表本学科的本质内容、实践要求以及发展趋势的知识框架和相应的理论方法体系。

笔者曾经问过有多年物流实践工作经验的同行、MBA学生以及工程硕士学生,用中文理解物流和供应链两个术语,其中的核各落在哪个字上,几乎100%的回答都是,前者强调的是“流”,后者强调的是“链”。其实,这两个字都充分体现了管理中的系统思想,即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变化”的思想。现代的企业,无论是否有意识,都处于全球供应链的某个环节。“相互联系”在这里就表现为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联系,而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环节所发生的所有决策和运营活动,就是本书所覆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业务范围。

采购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购买行为,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采购是通过交换方式获取生存和生产资料的一种商业行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分工和交换的阶段时就已经出现了。作为生产性组织的购买生产资料的业务,采购管理也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采购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采购与供应管理前言在网络化制造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一方面使产品寿命周期日益缩短,进而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另一方面使得企业在市场通过交易方式配置资源的成本降低,进而使得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集成外部资源来获得效率和竞争优势。这就使得现代企业比传统的高度纵向集成生产经营方式的企业更加重视采购与供应管理,同时,也赋予了采购与供应管理更多的内容,使采购与供应管理不仅包括生产资料采购的业务,还包括资源运营战略层面的内容。随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实践创新也在不停地出现和完善。因此,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内容也没有清楚的定义,不同的教材在涉及的内容上也不统一。其实,所有学科都有这样的特点,越是新兴的学科,越是专业性的教材,其内容就越难明确地确定和统一。采购与供应管理教材就是一门新兴学科的专业课程教材。

本书根据教材编写委员会多次讨论的结果,考虑到目前生产型企业中采购与供应管理中带有共性的业务内容,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确定了现在的内容框架。本书的编写本着从管理实践出发,从问题到理论与方法的原则,力图帮助读者了解相关业务的组织、计划、决策以及控制的方法和理论,向读者提供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本书共13章。第1章简单介绍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以及采购与供应管理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第2章介绍了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组织;第3、4两章分别讨论了采购策略和决策问题;第5、11两章分别介绍了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和供应商绩效与关系管理方法;第6、7两章分别讨论了采购环节的价格和计划问题;第8、9两章介绍了采购业务中的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第10章介绍了采购质量管理方法;第12、13两章介绍和分析了国际化采购和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本书在阐述中尽量考虑到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并尽可能将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书的学习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运营管理的专业理论和方法。

本书的编写分工为,王振强负责编写第6~9章,其余由赵道致负责编写。在本书的编写工作中得到了天津大学研究生李广、张凤娟和黄健的参与和帮助,他们分别参与了本书第2、10、13章,第4、11章和第12章的编写工作。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编委会成员的许多宝贵建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张秋玲老师自始至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鞭策,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能一一列出,在本书的最后仅列出了其中部分参考文献。在此,向本书参考文献中未列出的文献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由于笔者的学识和能力所限,也由于采购与供应管理正在快速地发展,本书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赵道致2009年元月于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