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首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亲身经历过的两件小事:一个是我学作文的故事;一个是我同学的母亲鼓励他父亲烧菜的故事。

  我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语文成绩很差,作文尤其让我头疼,那时的我总是字不能成句,句不能成篇,用词颠三倒四,文章支离破碎。每当老师布置作文题的时候,我的心总是在猛烈地颤抖。完成作文任务时往往是啃着笔尖,一个字一个字地往本子上凑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后来我转到另外一个学校就读,第一天就有语文课,第一次语文课就是作文课,我像往常一样凑满了规定的字数。没想到的是,第二周的同一节课,老师分析作文时,竟然说我的作文中有两段写得很不错,可以值得大家借鉴,并把它作为范文发给大家。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节课也成了我有史以来听得最认真,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一堂语文课。后来老师又布置了一篇《最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我就把这节课真真切切地记下了。在下一次作文讲评的时候老师又在班上表扬了我。自此,我渐渐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和语文课,写作文不再是煎熬,我的语文成绩也大有进步。相反,我说话口音很重,到今天为止,就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我说过,你的普通话比以前有进步了。遇见我的每一个人,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都是说,南方人的口音是可以理解的,言外之意,你的普通话太烂了,勉强听懂,所以,今天我依然南腔北调,没有丝毫进步。如果有人给我些许鼓励,说不好我也早已纠正。

  另一件让我记忆深刻的事,就是在我读大学期间,有一天去班里一个同学家玩。他家房子很气派,他的父母也很热情。让我最诧异的是,招待我们的满桌可口的饭菜竟然是他的爸爸做的。他爸爸能做出这样的一桌饭菜来,我们惊讶之余很是崇拜。提及缘由,他妈妈开始娓娓道来:“刚结婚时,他爸爸做的菜简直让人难以下咽。后来有一次我发烧,就要求他爸爸去烧菜做饭,并告诉他如何做,但没有任何经验的他很是让人失望。我忍着吃完那顿饭,并说道,‘吃你亲手做的菜真让人开心和兴奋,比去外面吃高兴百倍’。他听后露出了笑容,并开始常常试着烧菜做饭。虽然他开始做得不尽人意,但我把配料、火候耐心地告诉他,从来就没有指责过他,并经常鼓励说,‘没有关系,只要下一次比这一次好吃就是成功的’。”

  他妈妈请我们试着吃菜,并说道:“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会说,今天的菜炒得不错,比上次明显进步,下一次就可以与饭馆媲美了;今天炒的菜很适合我的胃口,黄花鱼烧得没有一点腥味,与老三的厨艺相比毫不逊色;菜的色、香、味俱全,已经达到开餐馆赚钱的水平了;红烧牛肉味道很美,‘康师傅’也比不上。尽管很多时候他烧的菜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我总是能找到今天炒的菜的优点并用心地加以赞扬。我的鼓励和表扬果然起作用了,他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也越来越有成就感,有客人来总要表现一下自己的厨艺。现在我就轻松了,可以甩手不干,就等着饭来张口,菜来伸手。”

  我们都被他妈妈说乐了,他老爸也笑着说:“我学了老婆的招数,把这一招用到公司的管理上,把公司的员工也管理得很好。”

  他爸爸也滔滔不绝起来,“我是现学现用,每周去生产车间之前,在口袋里准备好大大小小的红包、红花,看到做得特别好的员工,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当着大家的面放到他的车床上,并让车间所有员工停工三分钟,听他讲解一下怎么做的,或者在他的车床前贴上一朵红花。这种激励效果很好,不管红包里钱多钱少,员工看重的倒不是这份钱,而是能当着大家的面得到奖励,具有成就感。时间一久,车间里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争着要拿这份奖的氛围了,这种奖励的作用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通过这样的现场激励后,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现在我们的产品在同行业里质量和销量都已遥遥领先了。”

  从那时起,我就对如何激励管理人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渐渐有了著书立说的念头。

  怎样才能有效激励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是各个企业的老板和股东遇到的管理难题之一。激励不到位,恐怕难以吸引和留住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实行高工资的激励措施与企业成本最小化又背道而驰,而有时也并不完全奏效。究竟什么样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薪酬结构安排才是合理的,这些问题着实困扰着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我认为激励具有普遍性,会有一些规律可循;同时激励又具有特殊性,对一个人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另一个人未必奏效。有效的激励是各种措施在一定条件下的综合运用。

  我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期间,正是对管理人员持股激励问题引发广泛争论的时候,从学术界和企业界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持股比给工资强,有人认为持股也未必会有太多的激励效应。我积极投入这场讨论中,并把视点投在了薪酬结构安排对股权激励的影响上。我主要聚焦在管理人员持股有没有激励效应、到底要不要持股、持多少股最合适等诸多方面。在导师姜彦福教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与企业的互动中形成了不同于很多学者的观点,并把它整理成书。如果您读完本书后,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我将深感欣慰。

  我力求把这本书写得完美,但由于理论探讨的无止境和有限的经验,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