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对学生而言,如果想了解我们的社会经济是如何运转的,那微观经济学无疑是最直接也最有趣的课程之一了。掌握微观经济学,有利于管理层做决策,有利于公共政策的设计和理解,甚至对我们在一般意义上理解现代经济都至关重要。

之所以写这本书,是考虑到学生应该了解近几十年在微观经济领域发挥核心作用的新理论,像博弈论、竞争战略理论、不确定性理论和公司市场势力的定价分析等。同时我们认为,学生有必要学习如何把微观经济学当做一种实用的工具,为我们决策服务;也有必要了解世界其他地方,比如亚洲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不是仅将视野限于北美和欧洲。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趣而又充满活力的课程,但是学生不能仅学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了解这门课的相关内容和实用性。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书中着重强调了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在管理决策和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既然强调应用的重要性,当然就少不了列举例子,而且本书中的例子是编排在正文当中的。书中详细介绍了发生在亚洲、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真实案例;案例涉及需求、成本和市场效率的分析,定价策略的设计,投资和生产决策以及公共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涵盖了微观经济学领域近几年最新的理论研究,这些内容在大多数教科书中只是略微提及,但本书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比如,第12章和第13章介绍了博弈论和战略互动;第5章和第17章介绍了不确定性和不对称信息的作用和影响;第10章和第11章讲述了拥有市场势力企业的定价策略;第18章讲述了设计公共政策时,如何有效地处理诸如环境污染这样的外部性问题。

本书的覆盖面广且紧跟时代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本“高级”教材,很高深、很难学。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努力把本书的内容写得既生动有趣而又条理清晰,以便于读者理解。我们希望学生们学习这本微观经济学,是一个愉快而兴奋的过程。而且书中除了附录和脚注之外,很少使用微积分知识,因此,本书对不同背景的读者都是适用的(书中较难的部分都以*号标出,读者可以跳过去不读). 

课程设置

本书在课程设计上为教师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就半学期或一学期的课程而言,我们建议着重讲解基础核心的内容。可以主要学习以下章节:1~6, 7.1~7.4, 8~10, 11.1~11.3, 12, 14, 15.1~15.4, 18.1~18.2和18.5。如果想更进一步地学习,还要讲授第5章和第16章以及第7章和第9章的附加内容。如果教师要着重讲授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的话,还需把第5章和第17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加进去。

具体学习哪些章节也是根据教师的研究兴趣和课程要求完成的目标而定,不能整齐划一。侧重于讲授价格理论和企业战略,最好要学习第11章~第13章的所有内容以及第15章的5~9节内容;若课程重点是管理经济学,还要学习第4章、第7章和第11章的附录部分以及本书最后附录部分的回归分析;如果课程的侧重点在福利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则应把第16章和第18章的附录部分纳入学习计划。

最后,我们还想再强调一下,难度较高的章节和拓展知识部分均以*号标出,学习的时候可以忽略,但不会影响对本书的学习和理解。

微观经济学(亚洲版)  前  言相关网站和辅助教材

这个网站(http://www.pearsoned-asia.com/pindyck) ,几乎涵盖了所有与本书相关的内容,其中有练习、实践和大量丰富翔实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站上直接下载课程提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教材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本书。

《教师手册》 (Instructor’s Manual)为教师提供了课后复习题和练习题的详细答案。

《题库》收录了多达2000个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并附有答案。所有的题目都经过仔细的校对和几近苛刻的检查。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使用幻灯片课件(PowerPoint Lecture Presentation)来编辑详细的教学大纲,为学生制作漂亮而又专业的学习材料。

《学习指导》 (Study Guide)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复习材料和练习题,并且书中每一章都列出了重点概念、本章重点、概念复习、习题集和自测题。而且,所有练习、习题集和自测题都配有答案。

致谢

感谢我们的学生以及那些经常和我们在一起讨论微观经济学的同事们。还要感谢以下这些朋友,感谢他们的研究工作以及在本书编辑中给予的巨大帮助;同时,他们还为本书提供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案例。他们分别是:Peter Adams, Walter Athier, Phillip Gibbs, Mark Glickman, Andrew Guest, Kathy Hill, Salar Jahedi, Jamie Jue, Assunta Kent, Rashmi Khare, Mary Knott, Dawn Elliott Linahan, Masaya Okoshi, Kathy O’Regan, Karen Randig, Subi Rangan, Jeanette Sayre, Deborah Senior, Ashesh Shah, Nicola Stafford, Lynn Steele, Wilson Tai, Jay Tharp和Steve Wiggins. 

写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微观经济学教师给我们带来了对这门课的真知灼见。我们要特别感谢以下同事,他们为我们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Steve Allen, Jean Andrews, Paul Anglin, J.C.K Ash, Ravi Bhandari, Jeffrey Bellmont, Ernst Berndt, George Bittlingmayer, Severin Borenstein, Paul Carlin, Chung Chan, Whewon Cho, Setio Angarro Dewo, Frank Fabozzi, Joseph Farrell, Frank Fisher, Kenneth Fjell, Jonathan Hamilton, Daniel Ingberman, Robert Inman, T.G. Jayanth, Joyce Jacobsen, Paul Joskow, Stacey Kole, Lars Loe, David McAdams, Preston McAfee, Jeannette Mortensen, John Mullahy, Krishna Pendakur, Jeffrey Perloff, Ivan P’ng, A. Mitchell Polinsky, Richard Planck, Jeffery Plishkin, Azam Qayum, Judith Roberts, Geoffrey Rothwell, Garth Saloner, Joel Schrag, Daniel Siegel, Thomas Stoker, David Storey, Alex Voorhoeve, James Walker, Michael Wachter和Michael Williams. 

Winston Koh想感谢Vincent Goh, Dion Tan和Yi Hui Tan,感谢他们在研究方面为《微观经济学(亚洲版)》提供的帮助。Winston Koh还真诚地感谢Pearson教育出版社的编辑Daniel Lim和Simon Tan,感谢他们为本书的编辑工作做出的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