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市场化、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也在日益影响着我们。这种影响也带来了我国会计领域令人瞩目的变化,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的准则共包含39项,其中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对原有的16项具体准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与国际惯例趋同的突破。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必然对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我国现代会计领域需要“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借鉴了国内同类教材的先进经验,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为依据,编写了《会计学》这本教材。

  在现代社会里,会计在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和控制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应用能力。可见,培养出具备多方面知识结构和相应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已势在必行。因此,在《会计学》的编写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其一,确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传统会计教育目标只注重会计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相关会计实践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教材突破了原有会计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涵盖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的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各项会计指标的经济含义,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循环过程及会计信息的传递,并在掌握相关会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阅读会计报表和进行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

  其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学习会计,学会利用会计信息、会计政策进行管理的控制与决策。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教材具有传统会计教材的精华和特色,同时更注重将新法律、新法规、新会计理论、新案例反映到教材中,体现了会计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最新         动态。 

  本教材是会计的入门教材,它不仅可以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教材,而且还可以作为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和非会计人员的自学用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坚持注重基础教学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原则;在编写方法上不求细而全,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求由浅入深、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并把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融入教材之中;每一章都配有自测题和会计案例分析,便于学生自我训练、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会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全书由杨淑媛、姜旭宏主编,杨淑媛负责全书写作大纲的拟定和编写的组织工作,杨淑媛、姜旭宏进行了全书定稿前的修改并总纂。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四章由杨淑媛执笔;第三章、第九章由姜旭宏执笔;第五章、第八章由王慧瑜执笔;第二章由关宇执笔;第七章、第十章由曹燕红执笔;第六章由李迪执笔。由朱继明教授负责全书的主审工作。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朱继明教授在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以使本书在再版时更趋完善。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