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重归,不是崛起
近年来国内外热议中国的“崛起”,国外更有一些人对此有曲解之嫌。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08年超过德国而居世界第三位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是世界大国,国际上对此热议也无可厚非。正如你家的邻居,日富一日,邻居们当然是十分关切的。
中国在康乾盛世及其后几十年,大约从1680—1850年居于世界国民生产总值(GNP)第一位近一个半世纪之久。自1850年从世界之冠的宝座跌落下来,此后一蹶不振,到1880年被德国超过,跌出了世界的前三名,如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则仅为西欧工业化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成为世界的落后国家达一个半世纪之久。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又创造了经济复兴的世界奇迹,在近30年的时间内连续保持了9%以上的年经济增长率,于200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之后,再于2008年超过德国,重归世界前三名。历史是如此巧合,1880年中国经济总量跌出世界前三名的20年后,1900年7月8日八国联军进入了北京;在中国人喜爱的数字108年后,2008年8月120国的体育军团又聚会于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108年间的这一巨变是中华民族由盛而衰,转而复兴的历史轨迹,也是3个世纪以来世界变革的缩影。这不仅值得我们欢欣、庆贺和自豪,更值得我们反思、研究和总结。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109万亿元人民币,以年平均汇率1美元等于797元人民币算,折合成美元为26462亿美元。据世界银行公布,德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9939亿美元。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德国和中国2001—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如下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7年平均德国12%02%-01%16%09%25%25%13%中国83%91%100%101%104%111%114%101%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德国2007年GDP增长25%,略高于此前德国政府预测的24%,达到238万亿欧元,按照2007年欧元兑美元平均汇率137计,折合326万亿美元。中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照2007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761计,折合324万亿美元,两者相差仅061%。
据2008年1月8日世界银行发表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2008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26%,下降到2008年的21%;而据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从2007年的115%,下降到2008年的105%。所以,即便出现最极端的情况,200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已成定局,中国将在1880年经济总量跌出世界前三名的128年后重归前三名,160年来的变化如下表:···ⅩⅧ·年代GDP第1名GDP第2名GDP第3名备注1840中国印度英国1850英国中国法国中国丧失世界GNP第1名的地位1860英国中国美国美国超过法国成为世界GNP第3名1870美国英国中国美国跃居世界GNP第1名1880美国英国德国德国超过中国居世界GNP第3名1890美国英国德国1900美国英国俄罗斯俄罗斯超过德国居世界GNP第3名1910美国英国俄罗斯1920美国英国法国法国超过俄罗斯居世界GNP第3名1930美国苏联英国苏联超过英国居世界GNP第2名1940美国苏联英国1950美国苏联英国1960美国苏联德国德国超过英国居世界GDP第3名1970美国苏联日本1968年日本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名1980美国苏联日本1990美国日本德国日本超过苏联居世界GDP第2名2000美国日本德国德国超过苏联居世界GDP第3名2007美国日本中国中国超过德国居世界GDP第3名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1840年到2007年的167年中,自1850年英国超过中国居世界GNP第一名后,美国居世界GD(N)P前三名约137年;英国约120年;苏联(俄罗斯)约80年;德国约47年;中国约40年;日本37年;法国20年;印度10年。正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问题在于如何实事求是地、科学地看待中国的持续、快速增长。作者自1954年读高小时对世界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锲而不舍,至今55年。读遍了能找到的、好的中、英、法文的历史书籍。1977年前渴望游历世界的这种愿望有点像痴人说梦,这场梦一做就是22年。1977年春节作者得知被选拔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出国学者,那种欣喜若狂的程度,实在有点像“范进中举”。但是作者还不是“书呆子”,是实干家,马上开始了对世界历史的新一轮研读,对世界地图的再度痴迷。
对世界关心的热度一直持续了30年,从未削减。自1979年起,作者游历、考察了90个国家,环绕地球23圈,在国外常驻了8年之久,做了几十本笔记,按地域出版了19本达360万字的游记。许多热心读者来信说,这是创造了一个“中国仅有,世界罕见”的奇迹。感谢敬爱的读者,如果说这是“奇迹”的话,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一步一字的实迹。越走作者的热情越高,但越走心情越冷静,因为世界是那样现实,历史是那样真切。
作者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呢?从世界历史的过去和人类发展的未来来看,是回归,不是崛起。什么是“崛起”呢?英文是“rise”,法文是“sélever”,英法文均有“增长”、“增强”和“复活”的含义。但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崛起”的理解是另一种含义,即“兴起”、“陡起”以至“起而反抗”,甚至是“怀着反感地平地陡起应对周边。”后一种理解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迟至188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NP)还是世界第三名,在2008年,中国的GDP继超过法国和英国之后,又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名。这是128年后的重归,而不是崛起!
崛起是平地拔起,有如造山运动,显然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而回归是原有的大山复苏、复兴、恢复了绿色的生机,正所谓“雪化山不融,水过岸不行”。拿破仑当年把中国比作“睡狮”,除了选择的动物不妥当(中国从来不是狮子)以外,还是比较贴切的。1949年,在经过109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政治上站起来了。从1880年起经过128年以后中国又在经济上站起来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独立,必然导致经济的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中国在经济上站起来是太迟了,而不是太早了。
回顾世界历史,一个国家的兴衰是很正常的事,可谓“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历史上德国两次衰落两次兴起,俄罗斯两次衰落两次兴起,法国两次衰落两次兴起,印度三次衰落三次兴起,日本也经历从衰落到兴起的过程,只不过现在的发达国家从衰落到兴起的过程太短,鲜有如中国长达1个半世纪的,有些惊异也不足为奇。但是,人们都应该科学地认识历史。中国跌出世界GDP前三名,为什么不能在经过自身128年漫长的艰苦努力之后回归前三名呢?只有不懂世界历史的人才会大惊小怪。如果说“崛起”或多或少有些霸权的概念的话,那复兴正是今天这个多极世界所需要的。
从科学道理来分析,中国有占世界196%的人口,世界64%的土地,中国的GDP理应占世界的前三名,中国的GDP占世界第三名,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正像美国人和日本人一样,中国人有适量占有世界资源,合理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中国GDP居世界前三名是这种权利的基本保证。
至于有人说中国回归世界前三名产生了经济威胁、生态威胁、能源威胁甚至水威胁,这都是没有道理的,在本书中将逐一科学分析,具体回答这些问题。
还有人惊呼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以作者本人的观点,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观念来看,这从来不是中国的追求。尽管在公元7世纪和17世纪都有过极好的机会,但中国从未追求过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今天没有,将来也不会。即便中国GDP总量超过了美国,中国的人均GDP也只有美国的1/4,中国人还远不能像美国人今天那样生活。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国应该不是21世纪的事。至于22世纪的世界,现在谁还都没有能力做哪怕有一点科学根据的预测。
作为当年北京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作者可以负责任地说,从申办北京奥运会那一天起,我国就没有显示中国大国地位的目的。我们只是想把中国复兴、回归世界的现实展现给世人,和世界一起重温历史,正视现在,预测未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我们的真实目的。作者的理解就是:我们居住在同一个星球,我们应该对世界的历史和现实有共同的认识;我们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对世界的明天和未来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把分割、对立以至战争的世界,变成和谐一体和共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我们举办奥运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梦想究竟是什么?我们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改革开放30年后,来一次集中的大开放,展现和提高中国人和北京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我们的梦想就是促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绿色奥运办成生态维系的奥运;我们要把科技奥运办成知识普及的奥运;我们要把人文的奥运办成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奥运。
奥运在即,竞赛当然是奥运的现实主题。据作者所知,中国并没有夺取北京奥运金牌或团体总分第一名的计划,至于每个运动员都要夺取金牌,那是他们的权利和举办奥运会的目的之一。中国人会对任何一个国家的运动员夺取金牌,使人类“更快、更高、更强”同样地欢迎,并受到鼓舞,同时,也认为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从上个世纪的“东亚病夫”回归奥运会的前三名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也将是被世人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