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在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同时,也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道路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随着中国汽车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扩大,消费者素质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安全设计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必然会成为汽车设计自主创新中的重点。

加强汽车安全的研究,减少我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努力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减少交通事故是国家“十一五”期间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汽车行业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技术创新品牌,掌握整车和零部件安全设计的核心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将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1985年开始,清华大学等单位率先在我国开展了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在国内建成第一个可以进行整车和零部件台车碰撞试验的综合性汽车碰撞试验台。建有假人标定试验台、行人弹射试验台等,采用了国际标准碰撞假人、车载电测量设备和高速图像采集设备,并自主开发了多媒体数字序列图像运动分析处理系统等。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在汽车安全法规研究、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交通事故分析、测试技术开发和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2000年10月,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通过了国家试验室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并获得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发改委的汽车碰撞试验检测授权。多年来进行了大量整车试验和台车模拟碰撞试验,为提高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机械工业部和汽车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汽车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为促进学术研究和交流,1995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了汽车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清华大学。在此后的多年中,汽车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十余届汽车安全技术学术会议,先后有数千位来自国际著名大型汽车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对于我国汽车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提升为汽车安全技术分会,为汽车安全性研究和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本书基于以上所述的多年科研积累和学术交流,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并结合了作者大量的汽车安全性设计和改进的重大工程应用实例,从而形成了学术和应用并重的特色。本书围绕着汽车安全基础知识的综述和分析、汽车安全设计的基础性理论和汽车安全设计的工程应用等方面展开,包括汽车交通事故、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和研究方法、汽车碰撞试验和测试分析技术、汽车碰撞仿真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乘员安全防护系统、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设计、汽车侧面安全性设计、行人碰撞保护,儿童乘员保护和其他汽车碰撞形式安全性设计10个章节。

前言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汽车碰撞安全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特征,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对中国汽车碰撞安全性的不断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由张金换、杜汇良和马春生编著,许述财、王金涛、李志刚、李可瑞、张华坤、龚龑、胡经耀、崔宇硕、周懿、辛龙、魏庆、蒋筑阳等参加了编著。黄世霖老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审核。

本书部分章节的内容是在本试验室研究生王大志、徐引龙、金鑫、梁锐、董光、李可瑞、林喆等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或删减后成文,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在编著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