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国的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在计算机教育不断普及和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同时,高校在校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就业压力随之加大。灵活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各自领域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许多高等学校面向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抓好计算机专业课程以及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是提高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现在,很多高等学校除计算机系(学院)外,其他系(学院)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相关课程,在校大学生也必须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基础宽厚、能力卓越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为此,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最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规划了这套适合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适用于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的《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 

“教育以人为本”,计算机教育也是如此,“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则是将“人”视为教学的主体,强调的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灌输”。本着这一初衷,《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科学性和编写理念的先进性,努力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新趋势;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写作方法上注重叙述的逻辑性、系统性、适用性、可读性,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便于学习。

本系列教材突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结合实例讲解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论方法的实际运用。

本系列教材在规划时注意教材的立体配套,教学资源丰富。除主教材外,还配有电子课件、习题集与习题解答、实验上机指导等辅助教学资源。有些课程将开设教学网站,提供网上信息交互、文件下载,以方便师生的教与学。

《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覆盖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既有在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基础上新编著的教材,也有部分已经出版教材的更新和修订版本。这套教材由国内三十余所知名高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专家教授编写,并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审读全部书稿,多数教材已经经受了教学实践的检验,适用于本科教学,部分教材可用于研究生学习。 

我们相信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编写和出版,这套教材不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也一定能打造成一套既有时代特色,又特别易教易学的高质量的系列教材,为我国计算机教材建设及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为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我们的贡献。

《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编委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应用指导序言

怀着无限神奇走进大学并将在大学度过最美好时光的大学生,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量计算机知识,难免会不知该从哪儿学起。本书是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终身受益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和因特网应用技能,进一步探索和掌握未知世界的工具。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 (ISBN 978-7-302-17498-1)的配套教材,是根据读者学习计算机的需要而编写,汇集了众多作者长期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本书根据认知规律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经验,直接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实例,使读者学习有目标、有过程,遇到困难有指导,学过之后有成就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注重实用、步骤简明、强调重点、丰富多彩。

本书根据目前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汇集了主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和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具体步骤,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计算机的知识水平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本书最后一部分给出了丰富的、足量的综合练习,对于进一步拓展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和检测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效果。

本书给读者提供一个知一会三、发挥个人学习能力的空间和机会,在第一部分的应用实例中先给出了应用结果和要求,后给具体的实现步骤,读者可以在宏观要求下,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主动克服困难,愉快而明白地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的学习效果。

本书包括3部分内容,第1部分是应用实例及上机指导,这一部分共分6章,每章包括多个上机练习,这些练习都是目前学习计算机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内容。第2部分是问题解答,这部分也分为6章,共提供了近700个问题及其解答,这些内容也非常实用,这是学习计算机的关键和重点。第3部分是综合练习,这部分也是6章。综合练习会起到巩固、提高、拓展知识和进一步增强应用计算机能力的作用。

本书由王贺明编写第1章和第5章,张魏华编写第2章,沈军、张魏华编写第3章,郎博编写第4章,王军锋编写第6章,孙立贤编写第7章,王贺明、李浩亮编写第8章,宋伟编写第9章,杨明姗、宋瑶编写第10章,宋瑶编写第11章,翟萍编写第12章和第14章,杜诗军、翟萍编写第13章,刘冰编写第15章和第16章,张玉风、贾新梅编写第17章和第18章。

在编写过程中,郑州大学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也得到了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的有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加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