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
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意识,应用这些技术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技能,以及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现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大学生进入信息化校园学习的首要任务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也一直是绝大多数高校作为公共必修课给大学新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如何做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和学,各高校和相关学术机构都做了不少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简称“白皮书”),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先后发布的CFC 2004和CFC 2006(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简称),都是这些成果的结晶。
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已不再是零起点,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迅速开展。汕头大学也从2004年开始尝试“IT技能”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试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难点辅导为辅”的新教学模式,但实施中发现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且差距较大,真正能达到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学生并不多,所以从2007年开始正式改为“分级教学”模式。
现在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纲,另一类是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大纲。新大纲增加和丰富了“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技术”等内容,淡化了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
由于新大纲内容较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而且新增加的几部分内容大多数学校还会安排在后续的第二门和选修类计算机课程中深入学习,我们认为不宜在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给学生灌输过多的新概念和只能入门而无法深入学习的知识。所以,本教材的编写没有完全采用新的教学大纲,而仅是参照新大纲的要求,考虑当今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当前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的实际情况,在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关于Office办公软件部分的教学我们也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正是由于大学新生不再是零起点,因此我们更不能降低这一部分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把简单的应用再学一遍,而应该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掌握以前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重点放在提高上,以便能为今后的在校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前身是由胡绪英老师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重新编写后继承了原教材的所有优点和特点,改为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Windows XP+Office 2003为背景和实验环境,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完整,是我们在一线教学的老师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和结晶。本教材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为“基础知识篇”,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和“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三章。考虑到计算机网络属于基础知识,互联网和浏览器、电子邮件、FTP等软件的应用是大学新生步入现代信息化校园学习和生活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教材将以前作为最后一章介绍的这部分内容提前到了第3章。
第2部分为“办公应用篇”,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三章,虽然是以微软公司的MS Office 2003为背景,但教材的编写力求以应用为主线,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并不局限于某一版本。
第3部分为“上机实践篇”,分“上机实验题”、“上机实验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与疑难解答”三章。“上机实验题”精心编写了16个实验,知识点涵盖了课程中的绝大部分内容,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指定部分内容为选做; “上机实验操作指南”对每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做了翔实的说明,更适合于“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常见问题与疑难解答”是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初学者经常会碰到的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和指导。这一部分编写力求能给多种教学模式,特别是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是本教材的特色所在。
本教材第1章由李乾宝编写,第2章由梁锐城编写,第3章由李梓编写,第4章由许创编写,第5章由李乾宝和胡绪英合作编写,第6章由孙梅编写; 第7、8章的上机实验题和操作指南中,实验1~3由李乾宝编写,实验4~5由李梓编写,实验6~10由许创编写,实验11~16由李乾宝和胡绪英老师合作编写; 第9章常见问题与疑难解答中,9.1和9.2节由李乾宝编写,
9.3节由李梓编写,9.4节由许创编写,
9.5和9.6节由李乾宝与胡绪英老师合作编写。本书由李乾宝负责主编,参加编辑出版其他工作的还有汕头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心的卢建中和其他几位老师。
本书第1章的编写以郭晔老师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出版)为主要参考资料,非常感谢郭晔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教材编写过程中胡绪英老师的鼓励、支持和慷慨相助。感谢汕头大学教务处、工学院、计算机系和系主任孙浩军教授对本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的支持。
本教材的上机操作题需要用到一些原始文件和基本素材,也提供了习题的参考答案、操作题的结果文件或样张,还有教学所用的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如果需要,读者可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下载(网址是: http://www.tup.com.cn/)或电话询问01062776969,也可与作者本人联系。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版本的更新更为频繁,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今后改进。
联系方式: 电话: 075482903204,82902950,82902933
Email: qbli@stu.edu.cn
作者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