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音典”(Speech Dictionary)是相对于“字典”、“词典”而言。Speech或指人类按给定自然语言模式发出的声音(言语),或指语言的声音(语音),即人类说话的声音。本书是介绍现代汉语(普通话)语言声音的字典,故称之为《现代汉语音典》(简称“音典”)。
“音典”主要包括三部分:音典正文、基础与资源、MCSD光盘。音典正文是“音典”的主体部分。音典正文以汉语普通话无调音节为单位进行分节。每节以4个音节为例,以图形方式给出各音节的波形幅度包络、基频曲线、宽带语谱、典型波形以及LPC频谱。从发音特点、声学参数、韵律特征、频谱表现介绍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基础与资源部分由14节组成,包括汉语语音基础、语言发声类型、言语处理入门、语音特征分析、汉语拼音方案与国际音标注音、常见同音字表、常见同音词语表、常见多音字表和一系列语料资源。MCSD光盘中包括软件SpeechLib和语音处理程序。
“音典”全面介绍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按无调音节划分为417节,重点介绍400节。以图形方式展示了1600个音节,其中包括单音节,词语中的儿化音节、轻声音节和变调音节。词语是声音与意义的结合体,本音典收集了三千多个常见词语,包括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体现了各种声调组合、音节间的协同音变。为了考查音节发音在语流中的变化,收集了八百多个例句,这些语句也体现了汉语的多种句型。
音典正文部分以汉语普通话无调音节为单位进行分节。每一节介绍该音节的特点与变化规律。其内容包括该音节的拼音、国际音标、注音符号。“音典”给出了该音节的【发音描述】、【主要声旁】、【发音提示】、【发音变化】。在【音声韵谱】的标题下,介绍了与该音节相关的读音、声学、频谱、韵律等特点和变化。“音典”的每一节给出了该音节的常用字和含有该音的词语。
在【区分辨正】的标题下,给出一些有关汉字拼写、音变调变、声学参数、频谱认读时差异区分和正误辨正的提示。
“基础与资源”部分包括汉语语音基础、语言发声类型、语音特征分析、汉语拼音方案与国际音标注音、常见同音字、常见同音词、常见多音字、常见轻声词语、常见儿化词语、汉语方言与入声字、常见情感词语、汉语常用音排序、图示音节和【区分辨正】索引,以及参考文献。
MCSD光盘中包括软件SpeechLib。软件SpeechLib是一个语音分析和可视化平台。展示语音的波形、声门波波形、基频曲线和语谱图。语音数据包括普通话单音节、多音节词语和语句。单音节和多音节词语标注了音节边界和基频。MCSD光盘中还提供了语音处理的一些基础程序,如波形显示、参数计算、特征比较等。
要学好一种语言,除了认字之外,掌握这种语言的语音是必要的。这就要学习这种语言语音系统的成分、结构、语音的变化。要研究人机语音交互,实现语音识别、合成,也要学习这种语言的语音特性、变化规律。本“音典”不但给出了语音特性的文字描述,还给出了语音数据和分析。
《现代汉语音典》涉及的知识面广、交叉性强、技术新、难度大。尽管作者作了很大努力,但是受到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所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敬请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作者不胜感谢。本书“正文”部分以数据为基础,介绍有关语音现象和规律。“基础与资源”以知识点为主线,未给出详细讲述。书中有些例证属于直接引证,书末列出参考文献,文中未逐个标注。书中有些例证属于间接引证,这里谨向所有相关作者致以衷心的谢意。参考文献中也列出一些建议读者阅读的文章著作。
《现代汉语音典》由蔡莲红设计,主要由蔡莲红、孔江平执笔。书名由孔江平制印。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贾珈、杨鸿武、吴志勇、徐明星、黄德智、徐俊、王相成、王晓慧、吴君如、于谦、董理等。程序部分由王永鑫、张章、汪昊臣等完成。感谢北京大学语音乐律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对音典正文做的校对工作,也感谢张健对资源和数据做的校对和标注工作。特别感谢袁保宗、蒙美玲、郑秋豫、李宇明、侯玉茹、党建武、曹文、项梦冰等各位专家,在书稿编写中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最后特别感谢吴宗济先生生前对作者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