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会计作为国际商业语言,在全球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学作为结构严谨、体系完善的一门学科,其知识体系一般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责任会计等。按照人才培养、社会角色定位的不同,会计知识的教授对象分为会计学专业人才与非会计学专业人才,前者要求能够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等工作;后者是培养就业者能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的会计信息。
我国已出版的针对非会计学专业人才的“会计学”教材或辅导资料,基本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内容,其特点是知识体系完整,缺点是内容繁杂。要完成前述“会计学”教学内容的前提是教学课时充足,一般需要144学时或者72学时。如此多学时的教学计划,并非所有院校的非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都能够容纳。
我们在编写本书时,先后考察或参考了中国香港(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澳洲国立大学、南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或地区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编写及教授内容,并结合我们调查多所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会计课程学时一般在40~60学时的实际情况,专门编写此书,以满足相应的需要。
本书以我国2007年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为指导,以“会计学基础”为主线,兼顾现代会计内部控制特征,如将现金等业务的内部控制思想体现在教材中,落实现代会计教学“宽口径”特征;主要授课对象为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电大、函授、社会及企业内部培训类“会计学”入门教材或课外参考资料。
本书由周琼芳副教授拟订提纲,由周琼芳副教授、孔庆林副教授主编,李国兰副教授任副主编,各章的撰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孔庆林编写;第二章由弋建明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十章由周琼芳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由杨久利编写;第八章、第九章由李国兰编写。最后由周琼芳负责统稿、校对。
本书的撰写获得了李孝林教授、陈旭教授、毛华扬教授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得到重庆理工大学教材出版基金资助,谨此致谢。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公开出版的有关教材和论文,吸收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这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一本新教材,加之在内容构成上有所创新,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受作者水平限制,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期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对本书的意见与建议,请发电子邮件至zqf@cqit.edu.cn。
编 者
会计学概论
目 录
? II ?
? I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