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步入信息时代的当今, 社会“信息环境”的营造之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无疑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而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这个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发展和科技向生产力转换四位一体的社会中心——信息环境的主题无疑就是作为学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图书馆和Internet。因此,大学对学习环境的利用,首先是从这两大公益信息环境的利用开始。基于这一认识来重新审视高校“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利于校园信息环境的营造,也有利于全民族整体信息素养的提升。
历来文献检索课就是绝大多数高校的一门公共课程。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高校中有近90%的专业都开设了信息检索及类似课程。与之相配套的教材近几年来也出版了很多,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其中,由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谢德体教授担任第一主编,联合6所农业院校于2002年编写的《信息检索与利用》一书是第一本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信息检索类规划教材。该书不仅入选农业部“十五”规划教材,还曾荣获2005年全国高等农业院优秀教材奖。
2007年,由西南大学图书馆牵头,川、渝、湘三地多家高校图书馆联合编写的《信息检索与利用》一书则是一本面向各学科专业的信息检索类通用教材。全书融入了新的理念,注重实用,启发思维,理论与案例相得益彰。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第9章汇编了各参编单位提供的检索案例; 第10章介绍了检索效率以及相应的案例; 第11章介绍了情报分析及其案例。此外,该书在写作风格和信息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做到了手法新、结构新、理念新。自本书出版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并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本着充实新内容、体现新进展、完善新体系的原则和目的,原班编委再次携手,对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改版,在延续了第1版的体系结构、写作风格和编排体例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更新了检索工具界面,增加检索界面图片以及表格,代替冗文;
◆提高了例题的通用性,删除专业性太强或操作难度太大的例子;
◆对第9章中案例进行了重新编排,增加期刊关键词统计分析,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检索分析案例,更加贴近本科学生的信息需求。
◆在同类教材中率先引入了“个人文献管理软件”(以NoteExpress为例)作为文献利用的辅助工具,并于本书第11章提供了具体的案例作为应用指导。
本书是川、渝、湘三地各编委再次通力协作的成果。陈蔚杰和于淑惠修订了第1、2、7、10、11章,徐晓琳对课后习题作了修订; 杨勇(西南交通大学)对第3章和第5章内容进行了修订,完成了NoteExpress相关章节的编写,并书写了第2版前言; 周带娣修订了第4章; 各参编单位分别对第9章中的检索案例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完善。全书由西南大学陈蔚杰统稿、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高凡和西南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郑宏审校而成。
本书在编撰和修订的过程中参考、借鉴了一些已出版的同类教材及相关文献,在此恕不一一注明,谨一并向相关单位、作者致以诚挚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