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入21世纪,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教育与研究合作交流更加频繁,专业英语早已经是国际上专业交流的主要语言。国家教育部也提出了高等学校各专业逐步使用英文教材,以培养和增强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物理学专业英语水平和使用能力是每个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

本书编者在物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理工科大学物理学的双语教学和从事科研和国际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尽管物理学专业英语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使用,但是却没有一本合适而全面的参考教材和可供查阅的工具书。很多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方式仅仅停留在复印一些英文材料进行阅读、解释和翻译的阶段。学生学习后只是提高了一些专业词汇量和阅读翻译水平,而在使用专业英语进行写作和口头交流时,则力不从心。

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的编写,总结一些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方面的经验,并将这方面的笔记、资料系统地汇编起来,以各个专题的形式总结出来,供广大物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使用专业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时翻阅参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突出了以下主要特色: ①内容选择注重实用性,不仅可以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工具书进行查阅参考; ②内容全面精练,例句的选择专业性强,并且恰当贴切; ③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介绍或进行汇总,便于独立学习和查询参考; ④对于专业英语阅读内容中的专业词汇,在每篇后的词汇表中以中英文对照形式给出; ⑤使学习者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培养和拓展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进而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本书共36课,分为9个单元,各单元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联系。每一课都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物理学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通过大量的例句、实例和范文介绍了包括专业英语的特点、词法、语法、句法、翻译、写作、阅读、国际会议用语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在专业英语的翻译部分,主要介绍了专业词汇、独立主格结构、名词化结构、分隔结构和长句的翻译;作者在教学和学术交流过程中,深深了解到广大学生、科技工作者在使用专业英语进行写作方面的艰难,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写作部分中,主要介绍了描写文、说明文、科研论文和各种报告的写作,尤其针对科研论文和各种报告(实验报告、考察报告、工作报告、科技报告)的写作更是做了详尽的介绍,其中汇总了大量的实用句型可供参考使用;在国际会议用语方面也列举了很多实用的句型供参考使用。第二部分为专业英语的阅读内容,选择了关于运动学、质点力学、刚体的定轴转动、振动与波动、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相对论、物理实验等专业文献的选读,为了读者查阅和节省查字典的时间,在每篇之后按照文中专业词汇出现的顺序编写了英汉对照词汇表。第三部分汇总了物理学专业英语中的一些常用表达,共36个实用的专题内容供参考查阅,包括工具、仪器、设备、结构、原料、精度、性能、形状、方位、用途、状态、原因、结论、物理实验、学术交流、国际会议、双语教学课堂用语等方面内容;尤其在每个单元的头一课中,汇总的都是在物理实验方面涉及到的工具、仪器和设备等实用的内容。附录部分共汇总了七个方面的内容:物理专业所开设课程名称的英文翻译,教务教学管理词汇,物理学一、二级学科名称英文词汇,数学符号及其英语表达,常用物理基本常数,常用汉英物理学专业词汇表,常用英汉物理学专业词汇表。

前 言本书第一至第五单元由仲海洋编写;第七、第八单元由姚丽编写;第六、第九单元由王轶卓编写。练习和附录部分由程丽红、陈宝玖、段萍、孙佳石、李香萍、鹿学军、连天雪、栾玲、冯立军编写。杨帆参加了全书的校对工作,夏文文、谷领峥和高山水也参加了部分校对工作,深表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王殿夫、宓东、许雪松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还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物(见本书后面的“参考文献”)中的部分观点和内容,在此谨向这些编著者致以真诚的谢意,并对未能够事先征得同意表示歉意。此外,我们还选用了互联网上的部分资料,由于这些资料涉及面广,选用时作了大量修改,在此不便一一注明,谨向有关人士深表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并且是第一次进行物理学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尝试,错误和不足是难免的,请读者和同行多指教,以利于再版时修正和改进。

仲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