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的基本框架说明如下。

    工作命名以“工作”命名,按照市场营销职业活动顺序确定工作名称。试图先入为主,为学习者建立起“学习就是工作”的概念。

    工作描述说明在职业活动中本工作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过程知识线索。

    学习目标说明在这一工作中,学习与工作要达成的目标。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工作任务完成后的评价与检测提供依据。

    情境导入说明这项职业工作是在什么环境下进行的,要经历哪些环节。核心是“情节+环境”,为后续的“工作活动”设计提供依据。

    工作解析根据职业教育原理,依照“能力分担原则”,将这项工作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完成分解的任务就完成了整项工作”的目标。也为这项工作提供了较为精准而不至于太泛的知识承载与逻辑线索。同时,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实一体”。

    工作活动解析根据工作任务要求,依照职业成长规律,对应每一个工作任务,设计了各项“工作活动”。本书中,仅对活动内容做了提示性规定,课程实施中,教师还需自行设计或引进具体活动内容。

    这些活动中,“工作活动”是认知性活动或单项职业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开展,使学生能够获得初步的职业认知,进而具备简单的单向职业能力。

    “延伸工作活动”是校企合作项目。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合作,引领学生深度介入企业实际项目,使学生既参加市场营销活动实践,又能全面完整地认识职业工作,进而获得策略或经验

    活动评价标准中列出了评价依据。活动评价中,“工作活动”建议采用“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指标进行评价;“延伸工作活动”则应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工作过程六步骤进行评价。

    工作任务中,相关模块的说明如下:

    重要工作术语说明这项工作中涉及的重要名词术语。体现对理论知识的重组。对应课后“工作过程知识检测”中的“重要工作术语”。

工作信息说明这项工作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或操作的技巧与要领。对应工作过程知识检测中的练习题。

实务借鉴列举一些市场营销业务活动实例,通过分析,使学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为课后案例分析提供借鉴。

    本书的使用建议有:

模式一:讲练结合,渐进式工作过程六步骤。

    本模式中,教师首先对工作描述及工作解析做解释;其次,归纳并精讲每一个任务完成的步骤、过程、方法和应用;最后,依据任务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其中,工作活动1可以是认知性的简单活动,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的讨论。目的是要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工作活动2和工作活动3可以是依据任务内容设计的单向职业活动,通过引领学生完成活动,使其获得进一步的职业认知;延伸工作活动应该是企业的实际项目,应该组织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骤来完成。

    本模式中,任务内容的学习是为了完成课后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教师讲、学生练显现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实施特色。活动实施中,教师应该较为精准地提供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条件。考核评价主要采取教师评价的方式,任务内容的学习、工作活动的完成注重结果评价;延伸工作活动则既注重结果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

模式二:学生自主,完全式工作过程六步骤。

    本模式中,第一,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任务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同时将工作活动布置给学生。第二,对工作描述及工作解析做解释。第三,组织学生分组,并督促其开始工作。第四,监督学生的工作过程,保证学习性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第五,学生工作过程答疑。第六,组织工作评价。

    本模式中,工作活动应该前置。学生为了完成工作活动,开始了自主学习。如获取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制订出活动计划,从中选取最好的一种计划加以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需要自己检查或请教老师,完成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价。

    本模式中,教师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难易程度提前设计有效的工作活动,而且应该为学生提供精确的信息范围和指向。同时,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以保障工作与学习的有效开展。

    本书作为一种探索,作者的初衷是希望能够从教材编写角度尊重课程观,建立起一种“工学结合”的氛围,在课程实施中,凸显“工作活动”的作用。在课程实施中,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高效地参与学习与工作活动,以实现学习目标。

    编者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