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769年第一家现代企业在英国诞生,至今240年间,企业管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769—1910年,经验管理阶段,其特点是“人治”,即主要经营者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1911—1980年,科学管理阶段,其特点是“法治”,即主要靠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高效率;1981年以来,发达国家的优秀公司率先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其特点是“文治”,即靠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经营管理达到更高的境界。因此有这样的说法:21世纪是文化管理的时代,也是文化制胜的时代。
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知识型企业尤为重要。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20世纪最重要的,也是最独特的对管理的贡献,是制造业中手工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21世纪对管理最重要的贡献,同样也将是提高知识工作与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如果说,20世纪提高体力劳动者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科学管理,即靠科学的制度、严密的外部监督和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的话,那么,在知识型企业占主导、脑力劳动成为主要劳动方式以后,这种看不见的劳动使外部监督和制度化管理大打折扣,唯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影响知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提供激励性的良好文化氛围来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柔性管理——文化管理,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导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成为今后企业管理和企业竞争的关键。
知识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掌握最新知识和具有创造新知识能力的人才成为企业成功之本。如何吸引人、培养人、激励人、用好人、留住人,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而这一核心问题的解决,则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2001年年初,美国海氏咨询公司在对《财富》500强评选的总结中指出:“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文化。”“最能预测公司各个方面是否最优秀的因素是公司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能力。公司文化是他们加强这种关键能力的最重要的工具。”被称做世界头号CEO的原GE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就是文化管理的大师。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GE靠人和思想的力量取胜。”
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优秀的文化;反之,凡是失败的企业,都存在着不良的文化。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次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潮。但是,缺乏高质量的教材,是困扰企业经理人员和MBA学员的一大难题。本书是中国第一本关于企业文化的MBA教材,对广大读者而言,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本书力求突出三个特点:①理论概念准确、严谨,在各家之言中,选择最科学的加以介绍;②内容体系新颖、完整,包括国内外学者和编著者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有些内容是独一无二的;③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切合中国的国情,力求有可操作性。MBA教育的目的,是为中国培养职业经理人,解决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我们编写的教材,完全服务于这个目的。
本书第1版于2003年出版后,被国内很多高校在管理教育中作为正式教材采用,受到MBA学员和读者的广泛欢迎,2009年荣获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成果金奖。根据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保持第1版特点的基础上,第2版对全书进行了系统的修订,主要是:①重新调整和完善了内容体系,更加突出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②增加了跨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和谐管理、文化资本、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文化等最新的研究成果;③对部分案例进行了更新或补充。
本书第1、2版均由张德教授策划和总撰,他的几个助手参加了编写。第2版各章节的编写者分别是:张德教授编写了第一、二、五、九、十章主要内容,第三、十三、十四章和第十二章第五节;吴剑平副教授协助修订全书,并编写了第六、七、八、十五、十六章和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章第一、二节,第十二章第二、四节;王雪莉副教授编写了第十一章;刘理晖副研究员编写了第四章;魏钧教授编写了第十二章主要内容,第一章第三节和第五、九、十章部分内容。
本书适合MBA学生,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企业的经理人员,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企业管理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一切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人阅读。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著作,因限于篇幅,未能一一注明,在此向著作者深表谢忱。
由于作者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德
2009年4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