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目前,高考前的学生对速写的练习还是很重视的,这得归功于美术高考中速写分数的增加,这也反映了各大院校对考生速写能力的重视。入学后,学生对速写练习的自觉性大打折扣,很多人质疑当下美术院校毕业生基本功的退步,我认为正是因为动手训练的不足以及表现方法的欠缺。学生的手头功夫远不如他们的电脑绘图能力,这种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作、设计的表现,以及日后工作中的应用。我时常回想起中学时代。在那个令人感到压抑的年代里,会画画的特长曾给了我一点点自信。当时的美术老师名叫冯丽莎,是我学习速写的启蒙老师。她常常带美术组的同学们去公园、动物园写生。并经常给我们作示范,她大胆、肯定、流畅的笔法给我留下深刻地印象,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当我考入大学后,速写给我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好处。在纪念我的导师郑可先生百年诞辰的首次筹备会上,不少人提起郑先生的教学方法:“勤动脑,多动手。”他强调动势表现,反对参照解剖图画画,迫使学生关注整体的形态特征,避免机械、僵死的“抠、磨”。郑先生还很关注对象的细节特点,对于画面的生动感十分重视。他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我喜欢在速写课上和同学们一起画画,从而满足一种久违了的绘画冲动。有时作设计,需要在很短的期限内交稿,我常常感到在夜深人静时,下笔如有神,设计稿一挥而就。这些时候,都能让我体会到“速写”的帮助。大学时代郑可先生、朱耀奎先生等诸位前辈对我的教导时常历历在目。事实告诉我们,对于从事绘画与设计的人来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纸”,只有手绘才能快速地表达出创作的构想。速写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好坏。本书“用画说话”,力求给人一种轻松感,同时扩大速写作品的展示空间。最后,希望本书可以为大家带来启示:速写会帮助你成功!孙嘉英2009 年于北大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