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品经济的文化必然是以视觉为主导的文化,影视消费已经成为今日社会的独特景观。影视消费不是单纯的观众学与消费学的概念,更是现代影视艺术的范畴,它的时代性动力来自“视觉转向”后的视觉崇拜心理,始源性动力则来自影视艺术中的诗意呈现,这就促使了影视消费在数码时代新的美学嬗变。
影视艺术尽管来自国外,但其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美学遥相呼应,并使中国影视文本具有其独特的品格。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影视艺术的表达手法非常接近,如引诗入画、诗画相通、画面诗化等。中国影视编导应用超越生活、超越现实的“诗人之笔”,拍摄出诗化的作品,体现出中国特有的影视美学。其实,中国影视民族化的道路在电影抵达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时便已奠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滋养、浸润和丰富了影视这一来自国外的艺术形式,并使其成为世界影视界独特的风景线。中国影视艺术正在推动社会进步、塑造民族形象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影像颠覆了以摄影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导致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解体,使影视艺术本身发生了嬗变。由于现代高科技--数字技术介入影视艺术,必然导致影视美学观念的更新。目前,在现代影视艺术研究中出现了以下论点:“后理论时代的到来”、“宏大理论走到尽头”、“产业理论的实践”和“文化研究的转向”。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新的生态环境使影视理论和影视实践之间的传统模式受到各方质疑,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影视艺术与高新科技及中国美学的完美融合,其哲学的根据便是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为影视艺术的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前景。中国影视艺术在走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之后,创作方面可谓硕果累累,但理论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各位专家的努力。
现代影视艺术 前 言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中传播最快、最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领域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影视具有与其他艺术相同的艺术规律,例如,都是以审美化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影视艺术又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品位。影视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既要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又要受一定美学思潮的影响,同时影视又有自己特殊的表现手段与审美规律。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历来被影视艺术家所重视,它既有辉煌的历史,又在当代发挥其难以替代的作用。每一个镜头画面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光线的表达,观众从视网膜的生理场转入形象思维的心理场,也是从光线上得到领悟的。实际上,利用光影对场景、人物进行加工,使其达到理想的审美效果,是影视艺术常用的手法。每部影视文本都有音响和插曲,而使其达到美学高度,则是影视艺术家追求的目标。总之,影视艺术以其时空综合、视听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的绝对优势而引人瞩目,被誉为最年轻也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影视艺术本来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也是受科技益处最多的艺术类型。尤其是20世纪中期在计算机产生之后,影视艺术的发展在很多方面与计算机技术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计算机技术不仅对影视信息传输方式、影视制作方式、市场运作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影视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加了新的难题。
本书的写作经历了五年多的时间,除了曾耀农、丁红总负其责,童业富、曾忆梦、陈娟、李东、丁钊、欧阳秀兰、丁芊、曾耀辉等都参与了写作,部分学生也承担了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本书参考了许多专家的书籍与论文,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