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而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是从教材建设着手的。因此,任务驱动模式教材建设是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中最具体、最形象、最实用的工具,它对于推进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材建设中体现工学结合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改革教材内容和体系,为学生提供上岗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将“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结合,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是我们编写教材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将汽车制造、销售、检测、维修、售后服务、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等岗位所需要的特别是汽车维修岗位需要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知识、技能进行合理分解,设置若干具体的、可以实施的任务,配以必须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形成任务驱动模式的新型教材。

    由于汽车动力系统面临的新能源、电动化发展趋势,对传统底盘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汽车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汽车底盘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进,企业实际工作中汽车底盘检测、维修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和教材作相应的改进。因此,本书注重将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的传统内容与新技术的内容重新整合,将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中需解决的问题结合,以常见的进口车型和国产引进的新车型为样例,以新型汽车结构和维修技能为重点,以部分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新技术学习为延伸,以求更好地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实际工作经验的自然过程,对学生专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非常有帮助。

    本书共分七个教学单元。单元一介绍了汽车总体构造认识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使学生首先明确汽车和底盘总体构造,掌握汽车维修和零件检测基本技能,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观念。随后的单元二至单元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全面介绍了汽车底盘传动系、自动变速器、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各部分的知识点和技能项目。最后的单元七分别介绍汽车维修制度、  汽车维修的进厂检验、竣工验收内容。全书语言朴实、描写生动,对学生正确掌握汽车底盘结构、原理与维修知识和技能,吸收宝贵生产实践经验非常有帮助。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既有系统性,又更注重实用性、逻辑性、新颖性、岗位对应性。全书结合作者及其教学团队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和企业技术实践经验编写,基本概念清楚,原理的阐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

    全书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蒲永峰编写,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院长杨宏进教授主审。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公司和众多品牌汽车4S店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同行多位专家、学者大量的宝贵文字和电子、网络文献资料,受益匪浅,也参考了丰田汽车、通用汽车、大众汽车、日产汽车等企业各车型维修手册和企业培训讲义,在此对文献的所有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我们选择这门课程作为工学结合改革突破口,进行任务驱动模式改革,受到这些专业师生的热烈欢迎,也希望得到广大师生更多支持,请使用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所限,本教材难免有不足,恳请读者和广大师生指正,以便修订后更好地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