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写作终于完成,我内心感到极大欣慰。它的出版使我多年来的夙愿得以实现。老实讲,我从事公共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十余年了,但对教材的写作迟迟不敢动笔。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首届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每次学会年会讨论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时,与会者都有相当大的分歧和争论,当然我也直截了当地发表了自己的拙见。同时一本又一本有关公共管理学的新著摆在书店的书架上,琳琅满目。其中有学者著的,有党政领导干部写的,亦有大学生、硕士研究生编的……我对他们的写作速度深表羡慕,真是改革开放迎来社会科学的春天呀!但是也应看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见雏形,传之我国充其量是在90年代中后期,况且这些理论还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而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这样看来,前面所说的学术界出现争论亦不可避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并没有急于动笔,但是我也自信一部有别于行政管理学、现代管理学的公共管理学教材亦必将问世。张创新:《现代管理概论·再版前言》, 2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对于这一结论,我有如下理由:首先,我有给大学本科生讲授现代管理学的经历,并且我主编的《现代管理学概论》一书先后由吉林大学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和2005年出版与再版。这说明我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了如指掌,为写作公共管理学奠定了宽泛的理论基础。其次,我又有给硕士研究生讲授行政管理学的经历,同时200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行政管理前沿问题专题研究》,并且由我主编的《中国现代政府行政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当代政府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等著作也于2006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说明我对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也十分清楚,为写作公共管理学奠定了较雄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再次,我还有给大学本科生讲授公共管理学课程的经历。2005年,因院里工作需要,我辞去讲授现代管理学的教学任务,专门给大学本科生讲授公共管理学课程,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思考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并先后写出十余篇文章。更为可喜的是我的专著《公共管理学前沿探微》也即将出版。这说明,我对公共管理学理论的思考已达到一定程度,为构建有特色的公共管理学体系创造了条件。
因此,现在我才敢于动笔。具体说来,本书与其他同类书比较有如下特征:
(1)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不同。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科学中的某一领域,而是一切领域中的管理现象这一层面的理论问题。张创新: 《现代管理学概论》, 6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行政管理学虽然也对国家重大事务、社会事务管理进行研究,但主要是对各级政府内部事务的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它研究国家重大事务与社会事务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自身改革。公共管理则不同,它的理论产生与发展是以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为条件的。这一理论丰富和深化是与解决“政府失灵”现象相匹配的。因此,它研究的对象与范围既包括政府,又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还包括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点是如何解决二者的合作与互动问题。
(2) 管理主体不同。既然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一切领域中管理层面的一般理论问题,那么其管理主体是相当广泛的。当然不管主体多么广泛,一旦具体管理事务出现,其主体总是单一的。行政管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各级政府,其管理主体当然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一切公共问题,其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即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值得注意的是非政府公共组织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外,还包括跨国的公共组织。
(3) 结构不同。与其他同类著作比较,本书的最大突破点是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跨国组织引入公共管理学理论之中,进而使著作整体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解决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均衡与协调发展,便是本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政府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关键。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新兴力量的驱动作用则是合作的加速器,这样便可形成多元主体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
(4) 所用的资料不同。现代管理学多用经济领域中的资料说明其理论问题,行政管理学多用国家行政机构中的资料对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而公共管理学所用的资料既包括政府管理案例,又包括非政府组织中的新鲜资料,以此说明二者如何合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本书由我主编,并拟定写作提纲、改稿、统稿和定稿。副主编刘雪华、刘堂灯协助主编,做了大量工作,韩艳丽博士也为本书的出版出了很大气力。本书撰写者及具体分工如下:
前言、第一章:吉林大学张创新;
第二章:吉林大学张创新,韩艳丽;
第三章、第五章第五节:吉林大学韩艳丽;
第四章:吉林大学刘雪华;
第五章第一、二、三、四节:吉林大学辇雪妮;
第六章、第十章:吉林大学单志鹏;
第七章、第十一章:长春理工大学刘昕;
第八章、第十二章:佳木斯大学谷松;
第九章:吉林大学杨亭亭;
第十三章:大连民族学院刘堂灯,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彭洪。
总之,本书的出版是作者长期准备与偶然机遇相结合的结果。虽然如此,由于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写作过程中总有力不从心之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正。
张创新
2009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