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书号: 9787302126492)一书是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自 2006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多次印刷。该书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被数十所高校选作教材,深受师生喜爱。
通过对读者的跟踪调查,读者选择《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一书作为教材或参考资料大体有以下原因:
(1) 通俗易懂。作者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时,经常会碰到使用过该教材的老师,他们认为该教材通俗易懂,特别适合选作本科生教材。不少读者网评也认为,该教材“讲得非常详细”,“概念性的介绍比较清晰”。
(2) 系统全面。不少读者反映,该教材“比较系统,可以系统地学习”,“内容比较新、比较全”。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少读者认为,该教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除了可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算法原理外,还有助于掌握完整图像系统设计能力,直接将所学知识用于工程实践。
七年来,许多读者纷纷向编辑部或者作者发来Email或者打来电话,建议该书修订再版,并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针对读者的意见以及使用过程的学生反馈,再版后的《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强调基础,培养素质,突出“兴趣”。
再版后的教材强调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应用能力和灵活扩展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难易适度,体现培养学生素质,突出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为便于自学,修订后的教材除提供多媒体教案以及部分源程序外,还提供了大量扩展阅读资源,如开源代码、研究机构与论坛链接等。
(2) 理论适度,重实践,体现工程性。
本书基于理论教学够用为度,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实例贯串全书,力求重点培养学生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系统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突出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实例、综合实例和实训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加案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体现实用性。
读者提出“要是这本书再加一些程序语言就好了”,再版的教材重点丰富了第10章和第11章内容,增加了大量图像系统设计案例。针对读者提出的“对一些比较理论推导的东西阐述缺少案例,如傅里叶变换案例、小波变换等”,考虑作为本科生教材,篇幅不宜太大,因此,通过出版配套《数字图像处理分析学习与实验指导》来弥补这一缺陷。配套《数字图像处理分析学习与实验指导》包含两大部分: ①学习指导,对读者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②图像处理实验指导,由演示性实验(Photoshop平台)、验证性实验(MATLAB平台)、综合实验(OpenCV平台)和创新性实验(LibSVM及其他开源代码)四部分组成。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共11章。第一部分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包括绪论、数字图像表示及其处理、图像增强、图像编码与压缩、图像复原、图像重建6章。第二部分是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例,包括图像分割技术、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图像匹配与识别3章。第三部分为图像系统设计实例,包括基于MATLAB图像处理应用实例和基于C++的图像系统设计两部分,为体现实用性,还增加了有关光源、镜头及相机选择的基本知识。
本书由苏州大学的龚声蓉教授、刘纯平副教授、赵勋杰教授和蒋德茂老师共同编写。其中,第1~4章、第11章由龚声蓉编写; 第5章及7.6节、7.7节由蒋德茂编写; 第6章及第7章其余部分由赵勋杰编写,第8~10章由刘纯平编写,全书由龚声蓉统稿。
再版过程中,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二型模糊概率图模型的多摄像头目标跟踪研究(61170124)”和“基于显著性和信任传递的动态场景主题发现(61272258)”的资助,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出版的大量书籍和论文,对本书中所引用论文和书籍的作者深表感谢!
多年来,本书的出版和修订工作一直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希望在使用本书过程中继续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1月于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