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微处理器及其接口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同时讲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微机应用系统的应用和设计开发能力。根据微机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教学实际要求,本书以16位机为基础,同时追踪32位与64位主流系列高性能微机的技术发展方向,并以常用的PC系列微型计算机为主线,详细介绍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内容,适当分析、介绍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如保护模式下的存储器管理、汇编语言和C/C++语言混合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力争跟上现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简要介绍了微机的发展过程、系统组成及性能指标,并重点介绍了微机的基本结构,让学习者先建立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第2章详细介绍了8086/8088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引脚定义、工作模式以及总线时序,并从实际应用出发,讲述了Pentium微处理器的特点、程序设计模型和工作模式。

第3章介绍了80x86的寻址方式和8086/8088的指令系统。

第4章介绍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包括DOS下的汇编语言程序框架、开发方法、伪指令、程序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同时简要介绍了汇编语言和C/C++语言混合编程的基础知识。

第5章简要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系统,包括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存储器体系结构等。重点介绍了主存储器的组织、与CPU的接口技术,同时介绍了微机系统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第6章介绍了微机输入输出系统的组成、特点、接口功能、设计方法以及微处理器与外设间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并详细阐述了微机的中断系统、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下的中断处理过程、中断程序设计以及中断控制器8259A的结构和应用编程等方面的知识。

第7章介绍了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系统总线标准以及常用的I/O接口标准。包括ISA、PCI和最新的PCI-E总线标准。接口标准则重点介绍了现代微机必备的USB接口标准以及高性能串行总线标准IEEE 1394. 

第8章介绍了微机系统常用的可编程接口芯片,包括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串行接口芯片8251A和定时/计数芯片8253/8254,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内部结构、与微处理器的接口以及应用编程。

第9章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常用的外设接口,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以及打印机等人机交互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微处理器的接口方法以及I/O程序设计。

本书由刘红玲、邵晓根主编,第1、4、9章由邵晓根编写,第2、3章由赵梅编写,第5、6、7、8章由刘红玲编写。全书由刘红玲统稿、定稿。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工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各层次高校中,都是重点建设的课程。近年来我们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相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我们组织编写的配套教材,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本书就是在原教材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参考了江苏省精品教材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且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不足和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