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义审计长在2010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审计的出路在信息化。从2001年开始,审计署组织面向审计人员、以“五能”为目标的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10年来,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级培训各门课程的培训内容、大纲也先后在2004年和2007年做了修改。2010年审计署修订发布了《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大纲》(2010版),同时启动教材修订工作。
“会计信息系统与审计”是中级培训6门课程中的一门应用课。审计人员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信息化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软件、数据,并开展数据分析工作。为此必须有“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及应用”课程的IT知识铺垫;特别是在“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要在本课程的学习中灵活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与审计”与“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相互补充,共同承担着引导、促进审计人员将已有的审计业务技能与IT知识相结合,运用于审计工作的角色。
“会计信息系统与审计”课程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1)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如何开展的;(2)审计人员如何使用电子数据开展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电子数据、数据分析方法,是回答上述问题的3个关键点。本书将围绕这3点所形成的知识脉络,顺序展开。
学习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操作过程,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关键的控制环节,确定重要数据的来源和用途。本书第1~5章介绍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软件操作过程。
在学习、理解电子数据的业务含义后,审计人员才能知道如何使用电子数据。本书第6章和第8章将介绍部分重要会计、业务文档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情况。
使用一定工具软件和数据分析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有意义的审计发现。本书第7章将介绍17种数据分析方法和3种工具软件。
将业务、电子数据、数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需要适合IT技术发挥作用的审计程序。本书第8章和第9章将介绍审计计划、实施阶段的一些必要工作内容和方法。
除了使用书中的知识内容外,培训可以灵活运用讲解、演示、练习、主题讨论、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中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相互激励、创造性思考,把经验、知识转化成认识、能力和意识。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第1章由阎靖、乔鹏编写,第2~4章由李湘蓉编写,第5章由张莉编写,第6~9章由乔鹏编写。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的王智玉主任指导了本课程教材的大纲修订,审订了教材终稿。于广军副主任、杨蕴毅总工程师、程建勤处长、孙中和副处长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组织上与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李忱院长及各位老师为教材修改提供宝贵建议。感谢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本书提供教学软件,用友公司的牟芹芹、周瑾为本书的编写做了积极协调和帮助。
编者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