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是在当今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新概念,尽管其内涵与知识体系还没有公认的权威性结论,但在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其实践在蓬勃发展,人才的需求亦与日俱增,许多港口城市所在学校将其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重心放在港口物流上。鉴于港口物流的迅速发展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港口物流相关教材的编写已成为当前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急需进行的一项基础工作。
本书是在《港口物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的基础上,经过近三年的重新构思,结合港口物流最新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并以港口物流基本概念和港口物流知识体系的研究确立与构建为出发点,按照点(港口)、线(围绕港口的水、陆、空运输及其多式联运)与面(港口腹地及辐射的区域经济)的逻辑内涵,围绕港口物流理论、港口物流实务、港口物流技术的知识主线,遵循知识体系清晰、内容完整、条理性与实用性强的原则所写成的。
港口是现代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港口物流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港口物流理论系统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作者在近7年的围绕港口物流的研究中,就一直在港口物流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上苦苦探索,2010年2月出版的《港口物流学》一书算是作者当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事实上,现在出版的《港口物流——理论、实务与技术》的整体架构是在《港口物流学》出版时就形成的,但交稿时间紧迫,就将当时所形成的新思路留到了今天。在《港口物流学》出版时,《港口物流——理论、实务与技术》的撰写就已开始,由于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新书的写作上,在《港口物流学》的多次重印时,一直未作任何修订。因此从此意义上来说,《港口物流——理论、实务与技术》一书可以说是《港口物流学》的一个有较大幅度的修订版,但与《港口物流学》相比较,《港口物流——理论、实务与技术》从写作思路、全书架构及具体内容已经是全新的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完全是一本新书。
从严格意义上说,港口物流并不是现代物流活动的一个基本类型,在国家物流术语中也没有定义。但是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港口作为物流体系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更确切地说是稀缺节点,其功能在不断拓宽,并朝着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方向的现代物流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由于港口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整个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港口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因此“港口物流”是一个实际意义大于理论意义的定义,我们主要是从产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认为它是产业形态下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物流体系。本书的主要贡献就是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关于港口物流的概念、逻辑内涵与知识内容框架体系。
本书适合物流管理专业与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港口物流方向的研究生使用,亦可供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作为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物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港口物流研究人员阅读。
本书由浙江海洋学院的汪长江教授领衔撰写,参与本书写作的有: 浙江海洋学院的罗晓兰、赵珍、刘洁、杨美丽、顾波军、徐玮蔚,浙江万里学院的谭卫平,宁波工程学院的傅海威,宁波大学的赵丹和盐城工学院的成桂芳等。其中第1、2、10章由汪长江撰写,第3章由汪长江、赵珍、徐玮蔚撰写,第4章由汪长江、杨美丽、顾波军撰写,第5章由罗晓兰、谭卫平、赵丹撰写,第6章由谭卫平撰写,第7章由汪长江、罗晓兰、谭卫平撰写,第8章由汪长江、成桂芳撰写,第9章由傅海威撰写。刘洁提供了第1章的阅读材料,并参与了全书部分参考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全书由汪长江总纂定稿。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借鉴甚至直接引用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在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谨向这些学者与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谢忱。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各位作者所在学校有关部门与人员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众多友好人士的关心与协助,在此,特向所有在本书编写出版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与建议,以便逐步完善。
汪长江
2012年7月于舟山群岛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