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19世纪美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思想家。
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大学毕业后,梭罗和他的哥哥共同任教于一所私立学校,但不久便辞职了。自1841年起,他开始专门从事写作。
在学生时代,梭罗就与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成了莫逆之交。在爱默生的影响下,他阅读了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思想与见解。梭罗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是美好的,人类应回到自然中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并应“忠于自己”,遵从自己的良知。他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他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的散文作品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梭罗所有的作品都来自大自然,其中包括对自然的描写、感想及感悟。1839年,他和哥哥一起划船在梅里马克河上漂游,之后写成《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并于1849正式出版,该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文艺问题的精辟见解。1845年7月4日,梭罗来到距离家乡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是他简朴生活的全部,并由此完成了意义深远的代表作《瓦尔登湖》。《瓦尔登湖》于1854年正式出版,该书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的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1847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居住的村落,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动植物上。1862年5月6日,梭罗因患肺病在家乡康科德去世,年仅45岁。
梭罗是一位才华横溢、勤奋的作家、思想者,一生创作了20多部散文集。他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在他的所有作品中,《瓦尔登湖》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书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它与《圣经》等书一起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在当代美国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地区,该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迄今为止,该书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其版本不计其数,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的忠实读者。
在中国,《瓦尔登湖》同样是广大读者喜爱的世界经典散文作品之一,该作品的版本数量也达数十个。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决定编译该作品,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叙述主线。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文本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提高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刘乃亚、赵雪、熊金玉、李丽秀、熊红华、王婷婷、孟宪行、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洁、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
??
??
II
II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