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涵、教育模式和教学思想,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之一。在研究过程中,相继提出了各种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典型产品组织教学等。纵观已提出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及其应用实践,作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 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学习性环境的统一。要么教学内容缺乏真实性,要么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性但不具有学习性的环境,存在不一致、相互脱节、孤立的现象。
(2) 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并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学规律。
作者力图在高职教育模式上有所创新,并避免概念化,力图在实践上有所作为。
20世纪90年代末期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提出和应用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教学思想,经过多年工程实践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如下高职教育模式:
* 感知、认识、使用
* 分析与设计
* 解决方案(实现和运行)
* 分析与讨论(反思、归纳与总结)
* 独立实践
* 项目实践
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基于“任务问题系统”的高职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以真实的“任务问题系统”作为教学的框架或环境,将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及实践融入其中,将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训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和知识点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任务问题系统”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知识、技术,训练职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职业素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通过这种教育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该教育模式应用于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专业层面。在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架构下,按此模式组织各课程。
第二个层面,课程层面。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架构下,按此模式组织课程内容。
第三个层面,课程中主题或知识点层面。课程中各主题按此模式组织内容。
该教育模式在这三个层面上,通过真实的“任务问题系统”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将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串起来,将学科学习和工程职业训练融合在一起,将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实践融入其中。
该教育模式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 该教育模式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 该教育模式是阶梯式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求精的过程。
(3) 该教育模式关注的不仅仅是做事,也就是关注的不仅仅是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个任务或项目或产品,而是通过做事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在做事和反思的过程中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仅要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该教育模式注重反思。
(4) 该教育模式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同时,该教育模式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
(5) 该教育模式既让学生从一般概念中看到它的具体背景,不使概念“空洞”,又让学生在具体的事物中想到它蕴含的一般概念,使事物有“灵魂”,以达到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6) 该教育模式让学生知道任何概念、方法和思想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是水到渠成的产物。如果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想它的背景、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学生对概念、方法和思想的掌握和应用。
《SQL Server数据库及应用(SQL Server 2008版)》是以上教育模式在课程层面和课程中主题或知识点层面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运用以上教育模式,本书由图0.1所示的一系列任务问题组成,每个教学模块都有一个任务问题,通过这一系列任务问题将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串起来。
课题N:×××
场景引入
任务N:×××
问题描述:×××
问题分析
解决方案
分析与讨论
独立实践
项目实践
图0.1 本书结构
本书的主要特点
(1) 理念的创新。教材颠覆了以往教材的写作模式和理念。教材的体系结构、设计编排和内容组织模式有重要创新。
贯穿于教材始末的任务问题系统具有真实性、实用性、教学性,将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用一系列任务串起来,保证学习过程有序、连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符合教学规律。教材独特的体系结构、设计编排和内容组织模式将复杂的技术体系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教材按“现代简约”设计,做到“简约但不简单”。
(2) 本书使用了三个数据库内容,第一个是贯穿于教材始末的任务问题系统。第二个是贯穿于教材始末的独立实践。第三个是贯穿于教材始末的项目实践。
本书遵循“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原则,以数据库的生产周期作为教学和实践的框架,学生通过在完成数据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知识、技术、方法,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3) 从应用与实用的角度出发,阐述数据库应用设计与实现。本书将集中重要的主题并进行充分论述,而不是肤浅地涉及许多问题,或者罗列许多概念、术语。
(4)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例如,在学习数据库建模、关系模型和规范化时,不是抽象地讨论概念和原理,而是和应用实例融合在一起,用实例说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学生对教材中某个关键技术的掌握是阶梯式的,即先体验、认识、感知或使用,然后随着学生对软件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熟悉以及所学知识的增加逐步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都采用了这种自然推进阶梯式的教学方式。
教材采用了“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也是阶梯式的。
(6) 以技术较全面、应用很广的SQL Server的最新版本SQL Server 2008作为工具来阐述数据库技术,而不仅仅是讲解SQL Server 2008,注重数据库的共同要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7) 注重SQL,同时对数据库创建和管理维护部分提供了对应的可视化操作部分,以便查阅和学习。
教学方法建议
以下教学方法是作者在采用本教材授课时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1) 在介绍某个主题时,如果可以的话,通过解释为什么需要它,来引入该主题。然后可以对该主题进行最简要的解释。这对应于图0.1中“场景引入”。
(2) 提出要完成的任务,描述要解决的问题。在该步骤中,教师可以演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让学生了解其工作过程,或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该问题的程序了解其工作过程。
(3) 分析问题。
(4) 提出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中,实现解决问题的程序,并运行程序。
(5) 分析与讨论。重点分析与讨论完成任务中包含的新的知识点、技术、方法和思想。“分析与讨论”还包括反思、归纳和总结。重点归纳总结出通过完成该任务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技术、方法、思想,以及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
(6) 让学生按照解决方案完成该任务,并让学生进行反思。
(7) 提出新任务和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实践。新任务和新的实际问题在教材的独立实践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教材中某个主题或知识点的教学及实践。教材中所有的主题或知识点都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
学习方法建议
“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践”是学习数据库技术最稳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书中针对每一个新概念、知识点的提出,都伴随着一个任务,任务是构成本书的主要部分。建议读者仔细地研究这些任务。认真体会解决任务的方法及思路,按照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创建完成任务的程序。然后,仔细研读“分析与讨论”部分,弄懂程序中的每行代码。读者在完成任务时,不仅要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要弄清楚整个的编程思想。然后对程序进行修改或扩展。通过这些方式以掌握程序背后所包含的概念、原理、知识点和方法等。
接着,应用完成任务时所学的方法、技术,独立完成独立实践中的各项任务。
书中的代码及“分析与讨论”部分是本书的精华,建议读者认真研究。
尽管作者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完善本书,但受水平的限制,加上时间的关系,书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和不足,希望读者能够指正和谅解(pmshao@163.com)。
邵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