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是在对大学数学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进行了长时间研究和实践摸索的基础上,结合任课教师及各方面的实际经验、建议最终编写而成,其初稿在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外语、设计艺术类专业已使用了三年,效果良好.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数学既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又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的基本思维方式. 面向文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重视和认同,随着数学思想在文科领域的渗透,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在设计艺术类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学生中的培养和教育也逐步引起了大家重视. 北京理工大学是国内第一所要求所有设计艺术类学生都必修大学数学课程的高校,然而在我们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时,发现现有文科大学数学教材大都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针对人文社科类、设计艺术类的大学数学教材极为少见.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下,如何编写一本真正适合设计艺术类与文科学生的大学数学教材,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本书作者从2001年以来,一直从事文科、设计艺术类专业大学数学课程的讲授工作,根据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我们越来越觉得文科大学数学除了介绍基本数学知识外,还应该高度重视数学思想的传播,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看待现实世界,并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科学中十分重要的数学原理,这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编著一本符合上述要求的大学数学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但能促进高等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对于设计艺术类专业大学数学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重视文科学生的特点,对比较重要的概念给出了较详细的图形描述;

 (2)  重视文科学生中学知识与大学数学知识的衔接;

 (3)  每章都有详细的知识结构图,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来理解和学习.

我们曾用两个学期,每个学期48学时来讲授本教材,在学时较少时可以将打“”号的内容略过不讲. 在使用本教材进行教学时,任课教师也可根据学时数和学生的基础,增加或者删减一些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本书入选北京理工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前6章由李炳照编写,后7章由王宏洲编写,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北京理工大学数学实验中心研究生李翠萍、邱伟、朱曼等同学对本书全部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核对,在此表示感谢.由于学识与水平所限,本讲义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