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阅读和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会计信息透视企业管理、预测企业前景、判断企业价值与投资价值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发展趋势来看,会计只有与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相互融合,才能在企业中真正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未来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研究方向必然是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进行揭示。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与日益增长的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现实需求相比,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材建设上,学术界的努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在理论研究方面,人们在对传统比率分析方法所存在弊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的同时,并没有在分析方法的创新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教材建设方面,大多数教材仍然沿用传统比率分析的基本框架。上述理论研究与教材建设的现状必然导致熟练掌握比率分析的分析人士只能就比率来论比率,难以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就此深入下去,因而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的功效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一些教材无视母公司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的根本区别,将报表中的数据直接进行比率计算,这样做会严重地误导学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编写了这本广泛适用于经济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本科教材。作者在长期从事各类学生“财务报表分析”或“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的同时,出版了多本集理论创新与案例分析于一体的相关教材。本教材第一版自2006年7月问世以来,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欢迎和普遍好评。应清华大学出版社之约,作者在第一版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贯坚持的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完善了分析框架,更新了大部分的案例,编写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教材的第二版。

与市场上已经出版的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显著特点如下:

(1) 内容的创新性强、结构新颖

本书针对传统比率分析方法的缺陷,结合作者提出的“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对教学思路和内容进行了变革和调整。本书以企业的基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为分析基础,以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为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按照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主要方面--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来安排章节结构,试图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分析来透视企业的管理质量。同时,本书还非常注重将财务报表分析内容与现行会计准则的概念体系和报表体系紧密结合,将会计改革中蕴涵的最新会计理念融入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环节,使得分析内容呈现出高度的时效性特点。

(2) 案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普遍增强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和调整,尽量保证案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本书除了在主要章节后面附有一定数量的案例以外,还在第九章安排了系统化的案例分析,向读者全面展示了运用财务状况质量分析框架分析上市公司实际案例的全过程。

(3) 易于教师因材施教、灵活使用

本书对报表主要项目所展开的质量分析,是从解释该项目的基本概念着手,逐步上升至质量分析层面,教材内容全面、具体,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根据各学校对该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同,教师既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也可以有选择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练讲解,以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对象不同而因材施教。另外,教师不必按照传统的“从前到后”的顺序使用本书,也可以采用“从后到前”的顺序引领学生直接进入报表分析环节。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先修课程“财务会计(学)" ,专业基础较好,教师完全可以首先从第九章的内容讲起,直接从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和综合案例分析入手,再逐步对报表的各项目展开全面的质量分析。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热烈欢迎全国各高校的会计学教师与我们交流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共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 者2011年2月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