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我不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也不是一个做事情拖泥带水的人,但本书的写作却让我被这两个恶名追逼得疲惫不堪。2011年4月我就与出版社签订了本书的出版合同,应诺当年10月底交稿,可是,我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尤其对自己从日常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从事本书写作的能力估计过高,当然也对潮水般汹涌而来的各种事务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估计不足,致使我不得不在生存与履行诺言之间苦苦地煎熬,挣扎着一点一点地践行自己的承诺。可是,时间还是到了2013年!

我发誓,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勤奋地工作,除了正常的上班和出差以外,几乎把所有的周末和晚上都奉献在了办公室,过着一种无歇息的“非正常生活”,但我毕竟没有三头六臂。我不知道那些耗费了我大量时间的纷杂事情来自何处,我也不知道那些让我天天奔忙的工作意义何在?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去那样疲于应对,就很可能早已被那一波接一波花样翻新的滚滚洪流抛甩在岸边。所以,我只能在困惑与无奈中被裹挟着、被推搡着砥砺前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无论如何,书稿终于完成了,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

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在本书的修改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同行和学生的大力帮助。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援助使我受益颇丰。修改第1章时,关于“计算语言学”术语的出现时间,曾向冯志伟教授请教。在修改第4章的过程中,俞士汶教授和陆勤教授提供了相关材料,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仔细的校对;在修改第5章和第7章的过程中,汪昆博士提供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夏睿博士校对了第6章的修改内容;鉴萍博士和王志国博士为修改第8章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素材,并校对了部分内容;张仰森教授和庄涛博士校对了第9章的相关内容;王厚峰教授、周国栋教授和博士生涂眉为第10章的撰写提供了大量资料,并校对了全章的内容,孔芳博士补充了部分内容,张民教授对该章内容做了全面的校对;张家俊博士、陈钰枫博士和博士生翟飞飞为修改第11章给予了大力支持,周玉博士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杨沐昀博士提供了关于评测方法评测的相关内容,并给予了大力帮助;徐波研究员校对了第12章的增补内容;李寿山博士为第13章的修改和内容增补给予了大力帮助;赵军研究员和刘康博士为修改第14章提供了相关素材,并参与了部分概念的讨论,赵军老师还对部分内容做了校对;万小军博士为修改第15章提供了参考文献,并校对了部分增补的内容。他们热心的帮助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衷心地感谢他们!

值得提及的是,本书第一版出版4年多来,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同行的热情关注,能够在4年多的时间里重印3次是我未敢奢望的。但是,我深知本书的瑕疵和缺憾,这使我更加感受到同行和读者的宽容与忍耐!热心读者何晋一对本书第一版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给出了详细的指正,这让我由衷地感激!张玉洁教授等很多热心的同行和赵奇猛等一批热心的读者当面或通过邮件等不同形式对第一版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倍感欣慰,衷心地感谢他们!

另外不能不说的是,我所在研究组的全体老师多年来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研究组的发展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工作。正因为有他们的分担和协作,才使我有机会抽出时间来完成本书的写作。请让我在这里把他们的名字一一列出(按音序):陈钰枫、陆征、汪昆、张家俊、周玉。衷心地感谢他们!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精品数字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第二版前言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多年来给予的大力支持、理解和帮助!感谢每一位给予我关爱和帮助的人!我谢天,惠恩我日月之光辉;我谢地,赐赏我大地之滋养!

宗成庆

2013年2月6日写于北京

2013年2月12日修改于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