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为清华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之一,供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材由来自国内21所高等中西医院校的23位教学一线资深教师共同编写完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导向、以方便教学为目的”的编写思路,充分汲取以往各版《中药学》教材成功的编写经验,严格按照中药学教学大纲和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精选内容,确保概念准确,内容完整,叙述精炼,知识点结合完备,充分体现“瘦、皱、漏、透”的教材特点,更加切合教学及临床实际需要。
本教材分总论、各论、附篇三部分。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中药的起源及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命名与分类,中药的品种、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升降浮沉),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中药的剂型与剂量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各论部分共收载常用中药518味,按主要功效分为22章。每章先列概述,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原则、使用注意等内容。每味药以来源、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文献摘要(主要为古代本草文献)等项详细论述。凡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物,除文献摘要外,其他各项力求与药典保持一致。附篇包括引用方剂组成和药名索引两项内容。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院校专家、同仁的热情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钱伯文教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审定,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内容更臻完善。同时,本教材得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中药学院领导及中药学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大力协助,谨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本教材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订、提高。
主编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