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序一企业家学者化的重大成果

胡德平

郭丽双女士这部《女性管理学概论》读起来引人入胜,极有价值。女性占人口一半,也应顶起我国建设事业的一半天,占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半壁江山。这本书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十分壮观。

言其壮观,首先在于它的学术创意和理论构想。此前,关于女性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关于女性管理学却很少有人问津,甚至很少有人涉猎。女性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学术地位。郭丽双女士想人所未曾想,做人所未能做,以一部皇皇八十万言的巨著开女性管理学研究之先河,这份独到的见识和可贵的勇气,着实令人敬佩。

其次,在于这部著作所搭建的庞大的理论框架及其可靠的学术支持。读过这部书的人,差不多都会有与我同样的认识:作者并非是在进行简单的学科叠加,更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是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完成她的学术构想的。仅其超大量地引用各种文献资料,特别是对于大量方志资料的引用,足以看出作者学术功底之扎实、理论素养之深厚。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发轫之作,《女性管理学概论》所具备的学术思想及理论品质,足以立言成论。

最后,就是它的长篇巨作。任何人拿到这样一部大部头作品,难免会有滥冗充赋之感,然而开卷品读,却发现它是真材实料的,既没有注水,也没有添加膨大剂,更没有做任何的稀释处理,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水分极少。假冒伪劣、滥竽充数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之一,然而本书的作者没有随波逐流,八十万言的真材实料加精工细作,不仅是本书页码的厚度,更是本书内涵的厚度。

郭丽双女士是一位知名女企业家,她的这部《女性管理学概论》可以看做是企业家学者化的一项重大成果。

“企业家学者化”和“学者型企业家”,其实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有过类似的倡导,他的原话是“Arming entrepreneurs with academic thoughts”(用学术思想武装企业家头脑)。日本近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提出“士魂商才”的思想,同样也是类似的表述。

企业活动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企业的最高形态是文化。作为企业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企业家,一方面,他们具有丰富的来自于经营管理第一线的实践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构成学术研究的独特课题;另一方面,学术研究可以促使人们注重思想的提炼,锻炼逻辑思维,提高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恰恰是企业家提升思想境界和管理水平所需要的。所以,我认为企业家在条件允许和不影响企业经营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郭丽双女士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成就可喜可贺,尤其这部《女性管理学概论》,超越企业家一般的经验范畴,从而进入纯学术研究的领域。也就是说,这是一部具有独立品格的纯学术著作,它完全可以不依赖作者的企业家身份而得以独立存在。在这里,作者不再是一名企业家,而是一位学者。企业家学者化的问题,在这里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为此,我们向本书及本书的作者表示真诚的祝贺!

2011年8月6日

序二突破、建构与创新

孟晓驷

随着社会进步和男女平等事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管理者不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她们出色的能力与表现,公众对于成功女性管理者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女性是否能成为好的管理者的质疑越来越少,同时,对于女性管理者的成长经历、领导风格以及群体特点的研究也逐步增多。然而,女性管理究竟有哪些特点,女性管理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社会上尚没有明确而全面的认识。

郭丽双女士的《女性管理学概论》统筹了管理学和女性学两大学科,从学术的角度对女性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书以厚实的管理学和女性学理论与资料为支撑,为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女性管理范畴的课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引。它为所有对女性管理者和女性管理行为或是关心管理的女性提供了一个广阔而严肃的平台,指引出一些四通八达的路径,奉献出许多翔实可靠的参考。对于充满探索热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忠实而可靠的向导,像一位谦逊而知心的朋友,在我们进入女性管理学领域伊始,便与我们分享一幅宝贵的地图和一个窥视全貌的窗口,以防我们迷路,更激发我们的想象,并让我们求知的心因此稳健而开阔。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专著闪耀着女性主义的理想与光芒。

首先,它坚持并确定了管理学中女性的主体地位。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法国波伏娃的名著《第二性》曾指出,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男性标准被确立为自然的客观标准,女性成为“第二性”,社会总是以男性的特质与行为作为参考系,评判女性的特质和行为,使得女性成为相对于男性主体的客体。主体地位的丧失使女性的观点、经验、行为都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以及可供批判的对象,制造了看不见的“玻璃墙”,将女性“囚禁”于从属。《第二性》问世至今已逾半个世纪,虽然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玻璃墙”依然在许多领域、许多学科以及许多人的意识里矗立。女性管理学的提出,首先是女性自我表现意识觉醒的产物,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的科学探询,本书进一步确立和夯实了女性作为管理主体的地位,呈现出与一般的管理学卓然不同的境界与意义。

其次,它是建立女性话语权的有益尝试。虽然话语本身不构成任何行动,但却有着改变行为的力量。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管理者曾被陷在“铁娘子”或“以柔克刚”的定型模式之间,便是男权话语的一个例证。在男权话语体系中,在与男权标准的比照之中,女性管理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对管理学以及女性学的贡献只能是雾里看花、面目模糊。郭丽双女士作为一位出色的女性管理者,从女性的主体经验出发,自己从事研究,以女性主义观点探讨管理学的主要课题,以庞大而密实的理论框架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支持,以洋洋八十万字的宏篇巨制,使女性管理学自成体系,构建出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秩序,开辟了一片新的自由空间,令人耳目一新、心生敬意。

同时,这本专著呈现出女性主义的宏大理想和主题。女性主义和妇女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女性自身的解放与发展,也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女性是伟大的人力资源,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者,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女性也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女性管理学概论》超越了狭隘的就女性论女性的范畴,它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事业,它关注的不仅是女性领导力的回顾、描述与提升,还有管理学科及女性学科的建设与完善,以及男女两性潜能不受束缚的全面发挥,从而建设出更加平等、更加和谐、更加发展的未来社会。

让我们衷心地为本书喝彩。

谨此祝愿女性管理学和亿万女性朋友们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2011年8月26日

序三让管理有“妈妈的味道”

序三让管理有“妈妈的味道”

曲直

自人类从树上下到陆地生活的那一刻起,所谓的“管理”就开始了。“管理”是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第一门必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人类进行自我管理的历史。

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管理,始自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当时的社会形态,被后来的学术界定名为“母系氏族公社”,距今大约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当时的管理主体是女性处于主导地位。

尽管历史学的母系氏族社会已经距我们相去甚远,但众多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以及海南黎族、永宁纳西族(其中的摩梭人被称为母系氏族的“活化石”)等至今仍然保持或部分保持的母系氏族社会和文化形态,为女性管理学提供了翔实而直观的研究资料。

根据人类学的一般知识,我们大致可以推知,生殖崇拜是母系氏族女性管理的主要原因。当时的人们对生命知识缺少了解,女性神秘而特有的生育能力使她们在氏族中取得主导和支配地位。

此外,当时氏族的生存需要,主要是人与自然的问题,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是氏族的主要生活来源,而这两项,有证据表明为氏族的女性所发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在一个相互约定的活动空间,一个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由若干同一始母祖的氏族组成),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她们聚群而居,春种秋收,间或狩猎捕鱼,闲暇时就地取材制作一些手工艺品,用以装饰和美化自己的穿戴和居所;晚上,她们在各自的聚居地燃起篝火,吓退对她们构成威胁的野兽,听妈妈和妈妈的妈妈讲一些从前的故事。对于部落以外的其他地方,她们很少涉足;对于其他部落,哪怕是相近的部落,她们也很少来往。那是一种安静、祥和的生活,也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女性管理者依靠她们特有的母爱关怀、与生俱来的秩序感和管理才能,使部落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井井有条,人们安居乐业,和气融融。

这样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伟大的老子李聃面对他所处的战乱不止的社会时,曾经将这一情景作为他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图书馆兼博物馆馆长,才学通天,他的描述不会是毫无根据的。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老子所描绘的这一小国寡民、安居乐业、风俗淳朴的社会景象,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写照。因为在随后出现的父系氏族时代,我们会看到频繁的、激烈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例如黄帝联合炎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而这是为老子所反对和憎恶的。

传统学术界认为,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提高促成的。在传统观念那里,社会生产力仿佛是一把万能钥匙,任何的学术难题都可以靠它迎刃而解。然而,这一说法的可疑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摩梭人今天拥有比当时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为何依然保持母系氏族的社会形态?

神话传说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参阅这些文献资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往往是承担拯救使命的;相反,男性主人公往往是秩序破坏者的形象。例如,共工怒触不周山,致使天倾地陷,洪水泛滥,而后由女娲炼石补天,才使大自然的秩序安定下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神话传说中,男性主人公总是力量与勇敢的化身,他们或者是勇猛善战的英雄,或者是征服四方的部落领袖;而女性所扮演的,除了收拾残局和拯救人类,更多的是杀戮和战争的受难者。

我们有理由相信,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男性在战争中的优势起了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是伴随着部落之间的战争开始和终结的。人类历史进入这一阶段,部落的生存需要,除了依然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争斗和征战,开始成为对每一个部落的严峻考验。战争,部落利益的扩张,攻占与对抗,征服与反征服……这一切,给部落的具有格斗优势的男性成员提供了争胜斗勇的舞台,也为他们取代女性而最终成为部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了机会。

至此,人类历史进入父系氏族时代,拥有雄性荷尔蒙和体力优势的男性,因为战争的需要而取得部落管理的主导地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颛顼有一项规定:男人与女人路上相遇,女人必须谦恭地为男人让路,否则会受到惩罚。许多人将这项规定与后世的“男尊女卑”联系起来,是很牵强的;合理的解释,这应该是男权意识向此前女权意识的一种示威。

在整个动物世界,雄性多好斗,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破坏性;雌性则相反,大多性情温和,除了自己的孩子受到威胁时,通常一般没有凶残的搏杀。人类也不例外,生理的差别使男性和女性呈现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这便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的要点:作为社会组织的管理主体,男性与女性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必然影响到管理本身;而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无疑会对人类今后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这部《女性管理学概论》的学术意义有所认识,也才能从根本上确认“女性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学术依据。

女性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尚付阙如,本书的问世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本书洋洋八十万言,主要综合了“女性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交叉,进而搭建起“女性管理学”的理论框架,提出基本的理论主张。虽然由于显而易见的仓促而使论著缺少应有的透析力,但是,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发轫之作,它所具备的学术品格、建立的理论体系,已经足够完整详备,也足以使我们为之惊叹了。

论著为我们提供了自古以来东西方女性管理的诸多实例及相关理论,其资料之丰富、分析之合理、推论之严密、结构之庞大,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看到,女性管理者秉承她们惯有的母爱关怀、与生俱来的秩序感和道德禀赋,为管理本身注入脉脉温情。从生理文化学的角度讲,男性思维呈现一种具有较强破坏力的锐角质态,女性思维则是圆的;男性管理是刚性的,女性管理则是柔性的。“上善若水”,女性是最好的体现者。《周易》有专门象征女性的坤卦,其中的卦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两位女性管理者——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她们管理国家所呈现的风格,并没见出有多少温情,其刚锐和残暴比起很多懦弱的男性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我们需要有一个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首先,无论武则天还是慈禧,她们的政权取自于男性统治者。其次,她们统领的庞大的国家管理体系,仍然是男性的。此外,她们虽然身为女性,但长期在宫廷特殊的政治氛围中熏染,原本的女性心理被异化。权力斗争是一种剧毒,只要中毒,无论女性还是男性,都会被毒性所异化,包括心理、思维、亲情、伦理、道德,甚至人性。正因为如此,所以父(母)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惨剧,在每个朝代、每个宫廷中屡见不鲜。

这就给女性管理学提出一个新的、更高的研究课题:女性管理学,不仅是管理者本身的生理性别问题,甚至也不止是管理者本身的社会性别问题;管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的、文化的、宗教的、经济的诸多方面,无不对管理本身产生影响。

就此而言,这部《女性管理学概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充满期待的东西。当今世界动荡不安,人类社会危机四伏,这个时候提出女性管理学的主张,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尤为显要。

或许,人类未来的希望有赖于母系氏族的回归?或许,女性管理是拯救人类堕落而至毁灭的诺亚方舟?或许,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传说,是尚未被我们认识到的某种对于人类命运的神秘暗示?

或许,这只是一种臆想。然而,无论怎样,女性管理学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和重视的。如果我们对女性管理学还有些许的陌生感,那么让我们想想自己的妈妈吧——想想我们的妈妈在家庭中的作用,起码会使我们对女性管理学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每个人的心灵底色是由妈妈铺着的,妈妈能够唤醒哪怕是万恶之人的良知;每当我们想到妈妈,总会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流过。那么,让管理有妈妈的味道,不好吗?

让管理有妈妈的味道,这正是我本人——或许也包括你和你们——对本书和本书的作者怀有崇高敬意的理由。《女性管理学概论》了不起的地方,不仅在于它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更在于它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思想路径,唤醒我们久违的对于妈妈的美好情感。

致敬作者!致敬这部《女性管理学概论》!

2011年8月26日

序四在生活中

韩可风

痩,高,有劲。

这大概是所有见过郭丽双女士的人,首先的一个印象。

然后是认真。一接触事,感觉马上就出来了。这个人,她对你很认真,你对她,也得很认真。不是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吗?其实真怕的,还是认真的人。

譬如到北京,她请你吃饭,一定是很好的地方,好酒好菜好朋友,一样都不会马虎,绝对像样,绝对不会凑合着对付你。她要到你这地来,小吃可以,大餐也行,就看你用不用心。用心了,她眼睛里泪水滚烫,告别的时候,能把你窘得不好意思。要是没用心,她的笑容,就有几分吝啬。

譬如她不喝酒,但会因为朋友们喝酒。她会直接到茅台镇,找一家真正原生态的酒厂合作,用最地道的工艺,最地道的原料,最负责的态度,生产一种口感和品质都绝对最上乘的酒。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像个小姑娘一样,爬到石砌的窖坑边看上好一阵,会摸着蒸酒的石甑惊奇而又欢喜,会拿着柳木制成的锹铲几下酒粮。然后回到北京,告诉朋友们,我去了,看了,摸了,定下了,都是真的,你们就等着吧。

结果当然很好。

譬如第一次著书《商人道德决定中国未来》,这个选题和这个思想定位,一下子就把她推到了中国第一流文化学者的位置上。第一版很快告罄。再版的时候,封面有些瑕疵,一般人也就过去算了。到了她手里,就不行。非得重来不可,谁说也不行。真重来了,她也OK了。

又譬如第一次投资做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服装做好了,她过去审看,一看就火了,一火就把服装架子拨拉倒了:……孟洛川是什么人?瑞蚨祥的当家人!瑞蚨祥什么地方?当时中国最牛最火水平最高的制衣企业!“吃在全聚德,穿在瑞蚨祥。”这是清末民初盛传于北京的民谣。你们做的这些服装,真要拿出去了,不是要让人家轻看咱们老祖宗吗?结果是全部重做。

还是这部电视剧。

很多人都知道,所有在央视播出的影视作品,都不得有现在还生产经营的企业名称出现,原因不言而喻。但《一代大商孟洛川》却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央视破例让“瑞蚨祥”的名字原封不动出现在荧屏上。这部长篇电视剧出来后,除了让业内人士跌破眼镜外,也让更多的人以一种崭新的目光,去重新审视和评估郭丽双这个人,以及她呕心沥血所经营的事业。

而所有这些,都是在说一种人生态度。既然生而为人,那就较了真地往大处去想,往大处去做。有了做事的想法,做不做是人格问题;做得怎么样,那是水平问题。人格如何是自己的事,水平如何其实更多是人家的事。先管自己的事,再管人家的事。有了这样一种态度,这份人生,想小气都不行,想不精彩就难了。

然后就是这本皇皇大作。

中国文化人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阴暗面就是大家关起门来打架,所谓不破不立,你不倒下去,我就站不起来。这种状况延续几千年,至今流毒甚广,以至人人说人心不古的同时,其实又人心甚古。但这本书的立意,却在不经意中,跳出了这个阴暗面,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国界,是在尝试着触摸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高度。这样一部著作,它的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这也是一部认真严肃的著作。

去年和曲直兄在一个山庄写作,山庄的女主人既美而贤。嘘寒问暖不说,关键是做得一手好菜。曲直兄说这菜里有妈妈的味道,所以好吃。离开后一说起当时,就想起那些充满妈妈味道的各式菜肴。愚以为,《女性管理学概论》这部书的问世,是可以让管理这种本质是刚性的东西,多一点妈妈味道的。这种味道,或许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了一份温柔爱护的陪伴。

我知道有一首《在路上》的歌,是郭丽双女士所喜欢的。那就在路上吧,我们大家都在路上,拍拍手,跳跳舞,想想事,做做人……当然也不尽是这些,还有许多风刀霜剑,阳光雨露……不过只要认真,就都不要紧。

在路上,在生活中,这是最要紧的。

2011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