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经济和技术理论中, 技术转移这一用语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被首次使用。最初是作为解决全球南北问题的一个重要战略,由联合国在1964年第一届贸易发展会议上提出,并将国家之间技术的输入与输出统称为技术转移。联合国支援发展中国家的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家的自立发展, 无疑要依赖于来自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转移, 但机械式的技术转移做法是不可取的。联合国《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草案》中把“技术转移”定义为: “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移, 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目前,技术转移的定义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之间以及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引进、交流和推广普及。从广义上说,技术转移就是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质是技术能力的转移。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重要纽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其中特别是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技术转移模式,解决我国创新体系中技术转移体系薄弱的问题。
目前,我国发酵行业整体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累和沉淀了较为丰厚的科技资源。虽然目前在发酵行业技术成果很多,但仍存在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成果成熟度低、专利数量不大且专利质量参差不齐、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研发投入差距较大等技术转移瓶颈。为了突破发酵行业技术转移瓶颈,削弱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更好地服务于发酵行业企业,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组织开展“发酵行业技术转移调研和模式研究分析”课题研究。
本书是在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发酵行业技术转移主体和运行模式方面的问题,在介绍技术转移的基础和相关制度后,通过目前我国发酵行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科技投入支出和技术转移现状,发现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技术转移效应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促进措施,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推进发酵行业技术创新的技术转移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转移选择建议。
通过本书可以了解目前我国发酵行业技术转移整体状况,讨论适合发酵行业的技术转移模式,找到技术转移各方合作的最佳途径,由此完善发酵行业技术转移体系,推进和实施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整体提升发酵行业技术创新水平。
编者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