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我国加入WTO已经有十年了。对我国经济而言,是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发展的大好时期,尤其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而言,更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金融乃与货币资金融通有关的一切活动。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通过货币资金的融通与优化配置,可大大提高社会其他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当代经济的实质就是金融经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金融活动的有力支撑。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然而 ,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上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缩小这一差距的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勇于改革创新的金融人才。高校在金融学科的建设、理论教学和知识普及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 也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不仅是本专业的学生,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迫切希望了解现实金融经济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付出极大的努力,尽心尽力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但是,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反映变化中的我国金融业的实际。因此,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拓宽我们教学的新视野,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且将来能在我国金融事业上有用武之地的专业人才。

本教材在以往的教材编写基础上,参阅了大量的新的相关资料,对一些重要数据资料作了补充更新。除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知识外,还加入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使教材内容与当前金融社会现实更贴近,力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本教材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潘勤华、胡靖、李弈滨以及浙江学院的黄艳老师担任编写工作。共分十七章,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二、五、六章以及第十五章至第十七章由潘勤华老师担任编写工作; 第三、四章以及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由胡靖老师担任编写工作; 第七章和第八章由李弈滨老师担任编写;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由黄艳老师担任编写工作。本教材得到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领导的关心特别是经济管理系主任袁远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1年元月于同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