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的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以任务为教学单元,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讲授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主动应用学习资源,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愉快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本书之所以将音响放大器制作作为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任务,有如下原因。
首先是知识面涵盖较广,包括基本电子元器件认知、直流稳压电源、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有源滤波器、信号产生器、数/模与模/数转换等内容。
其次是可操作性较强。任务内容连贯,难度由浅入深,完成效果逐步显现,使学生易学易懂,兴趣不减。
第三是教学成本较低。由于任务实施中的模拟集成电路大多借助插座安装,可重复使用,外围部件公用,元器件材料总价不超过50元。
本书将音响放大器制作分成10项任务,每项任务包括任务情境、任务资讯、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总结与提高和巩固与练习。
“任务情境”在任务开始时创建一个实例,说明完成任务的内容,制定了一个可完成的任务要求和目标。
“任务资讯”包括理论基础和技能要点,从理论上讲够讲清楚完成任务必需的知识点,使学生能愉快地接受理论知识。
“任务实施”详细列出了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教学资源充分保障的条件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任务。
“任务评价”包括学生互动和完成任务评价表,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进行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总结与提高”包括知识小结和知识拓展,简要归纳了任务中的知识点,并延伸到其他内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获取的知识更具系统性。
“巩固与练习”布置了一些与制作任务有关的练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供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和参考。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本书注重音响放大器的功能实现,有难度的性能指标测试和相关的拓展知识放在“总结与提高”一节。
本书采用实施教学,建议每周4学时,全学期共48学时。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能力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3年6月